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俞敏洪南极信风波:PR与HR如何共筑企业雇主品牌新生态

时间:2025-11-19 06:02:41 来源:陆玖商业评论 作者:陆玖商业评论

优秀的雇主品牌不是由华丽的对外宣传铸就的,而是由每一位员工真实可感的日子堆砌而成的。

新东方32周年俞敏洪南极信事件

当南极的冰山与办公室的加班灯光在新东方32周年纪念日形成鲜明对比时,一场关于雇主品牌建设的深层讨论悄然展开。这封来自地球最南端的内部信,意外成为透视当代企业管理困境的棱镜。

01 南极贺信引发的管理裂痕

11月16日,正在南极考察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向全体员工发送题为《冰雪中的坚守》的内部信。信中描绘的“浩瀚洁白与翡翠冰山”的南极奇观,与员工电脑前闪烁的加班灯光形成强烈反差。教育板块员工李敏(化名)在完成续费方案后看到这封信时直言:“老板在南极看企鹅,我们在熬夜改方案,这种对比让人心寒。”

社交媒体上的调侃更具讽刺意味。有员工在企业邮箱留言:“亲爱的老板,你虚无又狡黠的红字,仿佛在不经意间炫耀着你那被员工血汗染透的成功。”网友统计显示,这封2800字的信件中,“我”出现17次,“南极”提及5次,而关于员工工作压力的表述仅3处。

这种情感隔阂的背后,是新东方正处于转型阵痛期。2025财年Q4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骤降73.7%至710万美元,东方甄选业务拖累与商誉减值成为主要诱因。在生存压力下,员工对领导层“诗与远方”的叙事方式产生强烈抵触。

02 代际冲突下的职场文化嬗变

这场风波折射出更深层的代际价值观冲突。80、90后员工占比超70%的新东方,正面临职场生态的根本性转变。这代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年轻人,却不得不承受996工作制的重压。互联网运营负责人林肖的日常作息极具代表性:平均每天工作12.6小时,朋友圈充斥着“不工作就恐慌”的焦虑表达。

反向抗争运动在年轻群体中悄然兴起。从2021年的“躺平”思潮到如今自称“鼠人”的Z世代,年轻人用拒绝内卷的方式表达对过度竞争的抗议。抖音创作者@jiawensishi展示的“家鼠日常”——中午起床、刷手机、沙发休息、晚八点上床——获得58万点赞,折射出当代职场人的生存困境。

这种地理与心理的双重距离,在俞敏洪的南极信事件中被无限放大。当管理者在地球极地观景时,基层员工正在为生存指标拼搏,传统权威式管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03 PR与HR的协同破局之道

面对管理危机,企业需要构建PR(公共关系)与HR(人力资源)的协同机制,从三个维度重塑雇主品牌:

1. 透明沟通机制建设

高效沟通需建立多向互动渠道。定期员工大会、企业内刊、匿名反馈系统等工具组合使用,可打破信息壁垒。松下幸之助的领导哲学提供经典案例:1974年,80岁的松下在西餐厅因年迈仅食用半份牛排,仍特意请来主厨当面致谢,避免厨师产生职业挫败感。这种将同理心融入管理细节的做法,值得当代企业借鉴。

2. 温度化企业文化塑造

新西兰The Kitchen Business公司的实践具有启示意义。老板布拉德·斯特里特因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获得BCITO建筑领导者奖。学徒西蒙·马伊瓦评价:“布拉德始终询问我是否安好,这种支持让工作成为安全空间。”数据显示,该公司员工留存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42%,证明温度化管理能转化为实际经营效益。

3. 员工品牌大使激活

员工真实体验比高管演讲更具说服力。企业可通过故事化传播打造内部明星员工。当西蒙·马伊瓦在行业论坛分享“焦虑学徒的成长之路”时,其真实案例引发广泛共鸣。松下幸之助曾说:“企业最大浪费是员工未被点燃的热情”,这正揭示了员工赋能的核心价值。

04 管理进化的时代命题

布拉德·斯特里特与西蒙的故事,揭示了现代管理的本质——共情能力决定组织凝聚力。俞敏洪的南极信事件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管理思维在数字时代的局限性。当Z世代员工不再满足于物质回报,转而追求心理认同与价值共鸣时,企业管理者需要完成从权威者到共情者的角色转变。

陆玖商业评论认为,企业家的领导力修炼永无止境。不是要求企业家放弃生活享受,而是需要建立更具时代敏感性的沟通方式。毕竟,远方的鸡汤无法治愈眼前的焦虑,真实的共情才能构建持久的雇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