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陈海强晋升浙商银行董事长,内部提拔引领新篇章

时间:2025-11-19 05:22:35 来源:达摩财经 作者:达摩财经


出品达摩财经

11月17日,浙商银行(601916.SH)正式发布公告,宣布根据中共浙江省委的决定,陈海强将出任该行党委书记,并被提名为董事长候选人。该行董事会将尽快按照法定程序完成董事长的选举工作,标志着浙商银行即将迎来新的领导核心。

今年7月,浙商银行原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去在该行的全部职务,由刚刚升任行长的陈海强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短短不到5个月的时间,陈海强再次获得晋升,展现出了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深厚的行业背景。

陈海强现年52岁,职业生涯丰富,早年曾在工商银行、中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就职。2015年初,在沈仁康掌舵浙商银行初期,陈海强便加入浙商银行,历任宁波分行行长、杭州分行行长、总行行长助理兼杭州分行行长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2020年,陈海强凭借出色的表现获聘为浙商银行副行长,次年又进入该行董事会任执行董事。今年4月,陈海强升任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并获聘为行长,后于7月任职资格获得批准,为他的晋升之路再添一笔。

待陈海强董事长资格获批后,他将成为浙商银行自成立后首位由内部提拔而来的掌舵人,这无疑将为浙商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目前,浙商银行副行长团队包括景峰、骆峰(兼董事会秘书)和林静然三人,此外还有周伟新、潘华枫(兼首席风险官)、王超明、侯波四位行长助理,共同构成了浙商银行强大的管理团队。

历史包袱阶段出清,浙商银行轻装上阵

浙商银行的前身是浙江商业银行,1993年获批成立。2004年,该行重组为以浙江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上市银行中最年轻的股份制银行之一。在沈仁康执掌时期,浙商银行实现了规模的加速膨胀。

沈仁康到任次年,浙商银行资本市场部牵头成立浙银资本,通过五矿信托等资金通道进行控制。然而,这一发展模式也引发了争议,并为后来几年的不良资产风险暴露埋下了隐患。浙商银行之后频繁出现在暴雷企业债权人名单中,包括乐视控股、安信信托、康美药业等知名企业。

2022年,沈仁康被免去浙商银行董事长职务,次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沈仁康落马后,浙商银行多位高管牵连其中,前不久,在浙商产融原董事长王卫华受贿罪案一审判决中披露,张长弓也已被另案处理。据财新报道,浙商银行原行长张荣森、原副行长刘龙、合肥分行行长李洋等均在2024年“失联”。

沈仁康辞去浙商银行董事长职位后,陆建强从财通证券空降至浙商银行担任董事长,开始着手处理历史风险问题。2023年末,浙商银行前十大贷款客户中,房地产业仍占据重要地位,对公房地产风险依然处于暴露阶段。然而,在陆建强的带领下,浙商银行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浙商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转让不良贷款201.44亿元,较2023年度大幅增长。同时,该行也有效压降了房地产的不良率,截至年末,其房地产业的不良率已从上年的2.48%降至1.55%,显示出浙商银行在风险化解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有效措施。

在今年4月召开的浙商银行年度业绩会上,陆建强曾表示,在其执掌的三年间基本上就是在穿越风雪。期间,浙商银行在化解不良资产方面的力度很大,基本上把浙商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形成的2000亿元不良历史性地化解掉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舍短求长”,浙商银行迎接新挑战

持续三年化解风险后,对于即将出任董事长的陈海强来说,将要面对的更多是业绩挑战。今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89.31亿元,同比下滑6.78%;归母净利润为116.68亿元,同比下滑9.59%,显示出业绩增长的压力。

在浙系银行三杰中,浙商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直以来都是三杰中的老大哥。然而,在今年中报中,无论是总资产规模还是营业收入,浙商银行都被宁波银行反超,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单看第三季度的表现,浙商银行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单季营收同比下降8.88%,净利润跌幅达18.45%,这无疑给陈海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今年以来,浙商银行在经营上做了不小的调整。该行明确摒弃规模情结,追求质量优先、规模适度的发展策略。同时,资产结构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并从追求“单项收益”调整为“追求场景化的综合收益”,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浙商银行早期的打法是“高风险定价覆盖高负债成本”,然而这一策略在市场环境变化后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虽然2020年至2024年间,浙商银行的贷款收益率要明显高于行业均值,但目前的战略是“低风险、均收益”的策略,后续资产端或许不再有显著优势,而需要负债端的改善。

浙商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处于较高范围。半年报显示,该行的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达到了1.95%,高于杭州银行和宁波银行,也高于股份行平均值。这种高成本的负债结构直接挤压了息差空间,使浙商银行的净息差从去年末的1.71%下滑至9月末的1.67%。前三季度,该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3.23%,显示出负债端成本对业绩的影响。

对于浙商银行未来发展战略,陈海强曾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浙商银行不会一味追求规模情结,不走垒大户的老路。该行将关注长期价值,不追求短期业绩和挣快钱,而是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健增长。

•END•

联系邮箱:damofinance@163.com

合作微信:damobd,添加请备注公司及来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