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俞敏洪南极来信引热议:新东方员工为何集体吐槽?

时间:2025-11-19 08:41:2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11月16日,新东方迎来成立32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通过邮件向全体员工发送贺信,标题直截了当——“热烈祝贺新东方32周年生日快乐!”。然而,这封看似常规的内部信却因高频出现的“南极”二字,在社交平台引发轩然大波,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


图/网传邮件截图

南极来信为何“翻车”?打工人难与诗与远方共情

身处南极的俞敏洪在信中以“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比喻新东方32年的坚守,感谢员工“像冰雪中的企鹅般互相扶持”。然而,这封红色字体、未排版的邮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两极分化:有员工模仿信件开头“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以“此刻,我正在晚八点半下课的地铁”回应;更有自称“本周喝六杯咖啡保持清醒”的普通员工直言:“南极的宁静与北京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企业追求绩效的KPI压力却从未减轻。”

数据显示,俞敏洪992字的信中提及17次“我”和5次“南极”,这种强烈的个人视角与员工加班现状形成割裂。网友评论一针见血:“你可以出去玩,但别在员工加班时打鸡血,尤其工资还不高。”


图/社交平台截图

员工态度分化:理解与吐槽并存

面对争议,部分员工选择理性看待。新东方前员工章倩透露,此前俞敏洪也常发全员邮件,但她“忙得没空看”;在线教育从业者倪静则指出:“员工需要的不是共情,而是实际利益。如果信中宣布全体放假一天,故事可能完全不同。”

俞敏洪的写作风格一贯如此。2022年新东方29周年纪念文章以秋景开篇,2023年30周年演讲回顾创业历程。但如今员工已不再“买账”,有网友评论:“不喝鸡汤了,南极熬的也不行。”


图/俞敏洪公众号截图

互联网分析师:内部矛盾公开化或受外部舆论影响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认为,员工评论老板是职场常态,但在东方甄选持续引发关注的背景下,内部矛盾公开化易受外部舆论放大。他判断:“这场‘小作文事件’波及面有限,只要没有其他变量,外部打工人的共情不会对新东方造成实质影响。”

事实印证了这一观点。截至目前,俞敏洪与新东方未对此事回应,甚至在邮件发出后第三天,俞敏洪仍在南极发布10条旅游视频,并在评论区解释:“前几天没信号,视频是好几天前做好的。”


图/俞敏洪抖音页面截图

新东方转型:从“中国合伙人”到职业经理人时代

新东方的文化基因中,吐槽领导几乎成为一种“传统”。2019年年会吐槽歌直指“只会为老板朋友圈高歌”,孙东旭与董宇辉的互怼也曾引发热议。但随着东方甄选去头部化,新东方正经历深刻变革。

财报显示,2025财年新东方净营收49亿美元,教育服务及备考课程占比升至70.53%,成为业绩压舱石。尽管第四季度净利润受东方甄选拖累骤降73.7%,但2026财年一季度净营收仍同比增长6.1%,超出预期。


新东方2025财年主营业务构成。图/Wind金融终端

张书乐指出,新东方转型已上轨道,传统教育业务稳定,东方甄选进入护城河构建阶段。但这家失去“明星教师”的企业,如今更需要职业经理人而非个人英雄。他直言:“现在的新东方像大型企业般机械化运作,员工只需完成标准动作。”

这种转变在“小作文事件”中已有预兆。彼时东方甄选CEO孙东旭卸任,俞敏洪坦言事件源于管理漏洞。从忽略基层情绪到职业化运作,新东方正在平衡风险与机遇中寻找新定位。

(应受访者要求,章倩、倪静为化名)
作者:梁婷婷
编辑:田纳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