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AI产业革命:百度“伐谋”如何破解算法创新与生产力悖论?

时间:2025-11-21 09:53:03 来源:雪豹财经社 作者:雪豹财经社



当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狂飙突进,一个悖论逐渐浮现:AI模型在学术榜单上屡创佳绩,甚至超越人类专家,但实际经济增长却未出现同等量级的跃升。这种“考试能力”与“生产力转化”的割裂,正成为AI产业化的核心挑战。在此背景下,百度推出的“伐谋”产品,试图通过自演化超级智能体,为AI能力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开辟新路径。

从“答题机器”到“产业智囊”:伐谋的战略定位

2025年11月中旬,百度智能云在北京举办闭门交流会,首次披露“伐谋”产品架构。这款以《孙子兵法》“上兵伐谋”为理念命名的智能体,核心目标直指产业研发环节的战略性问题——通过模拟生物进化算法,在复杂场景中自主寻找全局最优解,而非仅提供执行层面的代码辅助。其命名本身即彰显战略野心:不同于“伐兵”(战术执行)或“攻城”(基础操作),伐谋旨在解决最高层次的算法策略问题。

两天后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创始人李彦宏正式发布该产品。他强调,伐谋借鉴进化算法思想,将生物界亿万年的进化过程压缩至数小时,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实现算法的自主迭代。这一理念迅速引发市场关注:发布数小时内,超1000家企业申请接入测试,覆盖交通、能源、金融等关键领域,验证了产业界对“自我演化”智能体的高期待。

破解算法创新悖论:从港口调度到城市信控

伐谋的核心突破,在于重新定义了AI在产业研发中的角色。传统AI编程助手多聚焦应用层开发,而伐谋直指算法工程师的领域——算法设计与优化。这一选择源于对产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企业数字化后,研发环节充斥着大量高难度、高价值的算法难题,如机器学习中的分类预测、运筹学中的路径规划等。这些算法作为数字化系统的“大脑”,性能微小提升即可带来百万级成本节约,但传统解决方式依赖稀缺专家资源,且周期漫长、迭代困难。

伐谋的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进化环境”:通过采样基础算法、融合外部知识(如学术论文),生成新算法变体,再经由明确评估器(如准确率、目标函数)筛选优胜者。这一过程类似于“算法育种”,在数字世界中高速试错与进化。以港口调度为例,面对千万级设备的多机调度难题,伐谋演化出的算法成功减少2台作业桥吊使用,并将设备调动次数降低10次,而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如此大规模的优化探索。

在城市交通领域,伐谋与百度智能云SaaS信控产品的结合更具动态性。通过“全域信控”理念,系统从城市路网整体视角优化信号配时,而非单一路口。伐谋的自主迭代能力使算法能持续吸纳新数据,在相同交通需求下,车均延误时间再提升数个百分点。目前,该方案已在鄂尔多斯、许昌等40余个城市落地,以十分之一的建设成本实现快速缓堵效果,验证了“轻量化+高效能”的商业模式。

<

技术范式革新:自演化智能体的挑战与前景

伐谋代表的自演化路径,为AI产业化提供了新范式:它不再满足于辅助人类专家,而是试图在明确目标下自主探索创新。这种范式的竞争力在于可扩展性与持续性——通过增加算力实现性能提升,通过并行探索加速进化,且能持续吸纳新知识实现算法演进。这对于需应对多变环境的产业场景(如物流、金融风控)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挑战同样显著。首先,专业性壁垒高企:将业务需求抽象为数学问题,仍依赖复合型人才。百度采取与行业SaaS产品线融合、与标杆客户共建的策略降低规模化难度。其次,技术成熟度待提升:虽在国际模型对比中存在差距,但结合框架设计后,国产模型仍能产生优异效果。如何高效引导进化方向、避免局部最优,仍是核心难点。

从产业视角看,自演化智能体的出现预示着企业智能化进程的新阶段:从“流程数字化”迈向“决策智能化”。其价值不在于替代人类专家,而在于成为新型生产力,以更低成本、更高速度处理海量优化问题,释放专家资源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百度伐谋在港口、交通等领域的实践,证明AI可深入产业底层进行持续进化,而非仅停留于对话与生成层面。

这场关于智能体自主性的实验已拉开序幕,其能否推动AI对经济增长做出更实质性贡献,仍需更多时间与案例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当AI开始自主“思考”产业问题,一个更高效的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

作者 | 赵文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