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农信社改革持续推进,中小银行重组步伐加快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仅2024年至2025年,全国范围内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的中小银行数量已超过500家,这一数字远超此前七年的总和,且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领域。在此背景下,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成为多地探索破局的新路径。
贵州四地推进市级农商行组建,改革进程提速
11月20日,记者通过梳理贵州农信社各成员机构官网公告发现,贵州省下属的6个设区市及3个自治州中,已有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西南州”)四地正式启动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的组建工作。这一举措标志着贵州农信社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具体来看,11月19日,黔西南州的兴义农商行发布公告,宣布将于12月5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贵州兴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机构拟采取新设合并方式,组建黔西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名称暂定)的相关议题。同日,兴仁农商行也宣布将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组建贵州黔西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解散相关机构的议案。
公开信息显示,7月29日,贵州省已正式启动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的筹建工作。今年10月31日,贵州农信官微发文称,将“统筹推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扎实做好贵州农商联合银行开业阶段各项工作,确保在今年年底前挂牌开业”。不过,相关事宜尚待监管批文。
进入11月以来,贵州省农信社改革进程明显加快。除黔西南州外,贵阳市、六盘水市和毕节市的多家农信社及县级农商行也纷纷宣布将就相关事宜召开股东大会。其中,贵阳市下辖的七家农商行均已发布公告,将审议关于成立贵阳市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改革工作的相关议案,拟由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合并贵州乌当农商行、贵州花溪农商行等七家法人机构。
四川经验借鉴,市级农商行模式成效初显
记者注意到,四川省在农信社改革方面已走在前列。此前,四川省以市为单位,对下辖的县级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统一法人合并。10月10日,四川省资阳农商行官微发文庆祝该行市级统一法人改革圆满成功并揭牌开业。据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官微推文数据,全省至少已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14家。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具有多重优势:一是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适度拓宽农信机构经营区域,在扎根本地的前提下拓展发展空间与服务能力;二是有助于加强资源整合,尤其是市级层面资源整合,提升品牌形象,实现“一个口子对外”,更好地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三是有助于“抱团取暖”,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管理体制,增强资本实力与抗风险能力;四是有助于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沟通协调效率,集中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服务客户,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中小银行改革进入“深水区”,风险化解路径多元化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显示,中小银行重组进度加快,2024年至2025年减少的银行数量超过此前七年总和。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1个省份完成农信社改制工作,分别为浙江、辽宁、山西、四川、广西、海南、河南、江苏、江西、内蒙古和吉林。11月7日,新疆农村商业银行也已获得监管部门同意筹建的批文。
此外,各地“村改分”“村改支”的消息仍不断传来,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地方银行纷纷参与其中。11月18日,兰州银行发布公告称,其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收购庆城县金城村镇银行设立支行的议案。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晋城监管分局发文同意浦发银行收购泽州浦发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此前,农业银行也参与了吉林省超190家农商行及农信社机构改革工作,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路径不断丰富。
兴业研究团队发布的研报认为,从“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改革进程来看,预计未来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将逐步进入改革“深水区”。一是部分省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整体资产质量包袱过重,仅靠地方政府自身能力难以化解,未来需要借助外部资源盘活;二是风险化解与兼并整合对象或扩大至非银中小金融机构,相关机构风险化解进程后续有待推进;三是预计从“治未病”和“主动优化”的角度出发,非救援性整合案例或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