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四大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发声,释放金融业发展重大信号

时间:2025-09-22 19:04:11 来源:国是直通车 作者:国是直通车



文/夏宾

时隔一年,中国金融监管核心部门负责人再度集体亮相。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专题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及央行副行长朱鹤新同台解读金融业发展成就。

金融业'十四五'成绩单:两项世界第一

潘功胜行长在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470万亿元,稳居全球首位;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保持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已形成国际领先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基本建成,移动支付覆盖率达98%,交易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3.2倍。这标志着中国在金融基础设施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突破500万亿

李云泽局长公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较'十三五'末增长42%,达503万亿元。全球千强银行中,中资银行占据143席,前10位中占据6席。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近100万亿元,较五年前翻倍。

在风险防控方面,行业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较'十三五'增加40%,资本和拨备总额超50万亿元。全球前50大银行中43家在华设点,40家最大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市场。

资本市场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吴清主席指出,新上市企业中科技企业占比超90%,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达28%,较'十三五'末提升12个百分点。市值前50公司中科技企业增至24家,较五年前增加6家。

投资者回报机制持续完善,五年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向投资者派发'红包'10.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IPO和再融资规模的2.07倍。跨境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跨境投融资保持活跃态势

朱鹤新局长表示,面对复杂外部环境,中国涉外经济展现强韧性。7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金融资产超10万亿元,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维持合理区间。

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框架持续完善,'十四五'期间破获外汇违法案件6100余件。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占比提升至近30%,企业外汇套保比率达30%。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成效显著

在房地产金融支持方面,李云泽透露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7万亿元,保障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保障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租赁住房融资规模突破2.3万亿元。

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方面,指导金融机构严守不新增隐性债务底线,通过债务重组、置换等方式助力地方化债。5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增加超40%,行业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

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加快

吴清介绍,'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新增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沪深港通、沪伦通等机制持续优化,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资本市场'朋友圈'扩展至全球60多个经济体。

制度型开放成果显著,建立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出台'惠港五条'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外资持有A股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1.8倍,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

货币政策保持战略定力

针对美联储降息影响,潘功胜强调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他表示,当前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融资成本下降,为经济回升创造良好货币环境。

数据显示,中国主要金融市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来源:国是直通车
编辑:高琰瑭
责编: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