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全球外卖市场激战正酣:5000亿美金赛道下的区域博弈与模式创新

时间:2025-09-19 10:05:27 来源:锦缎研究院 作者:锦缎研究院



在互联网经济覆盖'衣食住行'四大领域的进程中,餐饮外卖因其高度非标准化特性,成为最后一块渗透率仅16%的蓝海市场。'民以食为天'的刚性需求推动下,全球外卖市场在过去十年实现超10倍扩张,当前规模已突破5000亿美元,成为互联网领域罕见的持续增量赛道。

随着DoorDash、美团等区域龙头相继实现盈利,外卖赛道正式晋升为全球科技巨头的战略必争地。除自然增长外,行业正通过两大路径开辟新空间: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渗透率不足30%,即时零售领域则从餐饮向生鲜、药品等品类延伸,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区域分化与模式迭代下的竞争图景

从区域格局看,中东市场2023年外卖渗透率达24%,预计未来三年保持双位数增长;拉美地区年复合增长率达46%,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品类拓展方面,美团、Uber等平台均已布局杂货配送,即时零售战场从国内延伸至海外。

竞争格局呈现三级分化:DoorDash、美团等头部企业市值差距未超20%,但均形成对中小品牌的领先优势。中国市场美团、阿里、抖音、京东四强争霸,美国市场则形成Uber Eats与DoorDash的'双寡头'格局,两者分别占据高线与低线市场。



数据来源:锦缎研究院(部分企业为综合业务估算值)

当前战局出现新动向:中美龙头同步加速出海,重点布局东南亚、拉美等格局未定市场。这些区域本土玩家虽具先发优势,但面临Uber Eats、Grab等全球巨头的持续冲击,中国平台则凭借后发优势与组织效率,成为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非标化与低利润下的行业本质

外卖市场的复杂性远超表面。区域差异显著:韩国渗透率达25%,是日本的4倍;东欧比西欧高4个百分点;中国独占全球30%份额,美国则仅达平均水平。这种分化催生了地域化生存空间,荷兰Takeaway、巴西iFood等本土平台在各自市场占据主导。

行业本质是'花钱买时间'的特殊消费升级,但消费者边际支付意愿有限导致利润率低迷。全球主流平台EBITDA/GMV普遍低于3%,即使变现率较高的Uber Eats,扣除骑手成本后净利润率也十分有限。中国平台情况更为严峻,美团外卖调整后货币化率仅2%,全行业陷入亏损。



图:海外主要外卖平台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行业壁垒建立在'双边网络效率'与本地化能力之上。DoorDash通过自建履约体系吸引中小商家,市占率接近70%;Uber Eats依托出行运力复用,司机时薪达25美元,形成与DoorDash的双寡头格局。本地化适配成为关键:Grab在东南亚复用摩的司机网络,同时构建'出行+外卖+数字金融'生态,60%交易通过自有支付完成。

中美龙头出海:效率与本地化的终极较量

随着国内市场趋近饱和,中美企业将战场转向海外。欧洲因劳工政策与人力成本成为共同挑战,东南亚、拉美、中东则因增长潜力成为必争之地。欧美龙头在出海节奏上领先,Uber外卖业务覆盖全球50%市场,DoorDash通过收购Wolt进军欧洲与日本。

中国平台正以特色打法突围:

美团KeeTa:效率驱动的中东突围

自建品牌KeeTa率先切入香港与中东市场,凭借'免运+时效'策略打破僵局。在香港,通过'全民免运'活动将配送费从15港元降至0,单量快速增长;在沙特,为90%餐厅提供免费配送,3公里配送压缩至30分钟,推出超时赔付政策。利雅得日均单量已超10万,预计三年内实现50%市占率。

滴滴:网约车协同的拉美深耕

围绕网约车业务展开生态布局,在墨西哥通过'APP内嵌外卖+司机兼职骑手'模式快速崛起,市占率超50%。近期重启巴西'99Food'业务,聚焦二三线城市未被满足的需求,试图复制墨西哥成功经验。



图:Uber外卖市场全球布局 资料来源:Uber公告,华泰证券

中国平台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三方面:技术层面,美团AI调度系统与滴滴路径规划能力提升效率;运营层面,地推经验助力快速拓展商家;生态层面,'出行+外卖+金融'协同降低成本。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本地化适配:欧洲需遵守骑手权益政策,中东要管理外籍骑手,拉美需整合本地支付工具。

这场5000亿美金的'重资产、低利润、强本地化'竞争,正在检验每个玩家的战略定力。中国企业的出海尝试已迈出关键一步,但要成为真正的本地化品牌,仍需在文化适配与政策合规上持续突破。尽管起步稍晚,但基于东亚企业的运营基因,我们对中国龙头在新兴市场的表现持乐观预期。

(本文数据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