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李锦记百年传承:从守业到创业的家族治理智慧启示

时间:2025-11-21 20:13:55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



国兴则家兴,家兴则万事兴。这句古训在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中愈发显现出深刻内涵。当80%的中国民营企业面临代际交接的关键节点,如何实现从守业到创业的跨越,成为关乎企业存续与国家经济韧性的核心命题。

【传承内核:动态解题能力的锻造】

据统计,近五年中国家族企业进入集中交接班期,约75%的企业面临二代接棒挑战。这一进程不仅考验着企业家的个人能力,更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微观生态的重要窗口。当传统制造业遭遇数字化转型浪潮,当消费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年轻一代的使命已从守护既有成果转向创造新价值。



2025年11月18日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报告》引发业界震动。这场由民营经济研究会指导、李锦记集团等数十家企业参与的盛会,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背景下,为家族企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坐标与实践范式。作为核心案例的李锦记集团,其跨越四代、持续137年的稳健发展,为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发布会上,李锦记集团执行主席李惠森的致辞直指核心:"传承不是重复上一代的答案,而是培养解答新问题的能力。"这种认知源于对时代变迁的清醒判断——当数字化重构商业逻辑,当Z世代重塑消费市场,照搬父辈经验无异于刻舟求剑。真正的传承应是动态的、进化的,将守业思维升级为创业精神。

所谓"解题能力",实为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体系。它要求家族成员具备战略洞察力以捕捉市场机遇,组织学习力以构建知识网络,文化凝聚力以维系团队认同,创新执行力以推动变革落地。这种能力体系使财富继承者蜕变为价值创造者,在守成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支点。

<



回溯李锦记的传承轨迹,1888年创始人李锦裳在珠海发明蚝油奠定基业;1920年第二代李兆南开拓美国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1972年第三代李文达确立业务方针;1976年第四代成员正式入局。每代掌门人都直面时代命题:从产品创新到市场拓展,从管理升级到战略转型,正是这种直面挑战的勇气铸就了今日的酱料帝国。

【制度体系:从情感维系到规则治理】

中国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的亲情与利益冲突,在李锦记的治理实践中找到破解之道。通过构建制度化的"家法"体系,将"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智慧转化为现代治理规则。这种转型在《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报告》中得到印证:结构合理、制衡有效、运行高效、合规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李锦记的制度创新集中体现在《家族宪法》中:

·治理结构:坚持家族控股,设立家族委员会每两年推选董事会成员,引入独立董事确保决策客观性。这种设计既保持家族控制权,又通过专业力量提升治理水平。

·人才机制:打破"子承父业"传统,要求家族成员须有三年外部工作经验且从基层做起。其考核标准与非家族成员完全一致,形成公平竞争环境。这种机制既保证专业能力,又避免特权文化滋生。

在制度护航下,李锦记成功突破"富不过三代"的周期律,其"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得以代际传承。这种治理模式证明,家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基业长青。

【时代使命:永远创业的精神内核】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李惠森提出的"永远创业"理念成为李锦记持续发展的核心密码。这种精神体现在四个维度:突破创新打破路径依赖,永不封顶追求卓越境界,效益导向确保可持续发展,六六七七法则把握市场机遇。其中"六六七七"法则尤为独特——当对市场判断达到六七成把握时即果断出手,既避免盲目冒险又防止错失良机。

这种商业哲学在1992年得到完美诠释。当李惠森接掌企业后,果断创立健康产品集团,将业务从调味品延伸至中药材与健康领域。这次战略转型不仅开辟新增长极,更使李锦记从"酱料王国"升级为"大健康产业旗手",完成从传统制造到现代服务的价值跃迁。



当前,中国家族企业贡献着60%的GDP和80%的就业岗位。李锦记的百年实践表明,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社会命题。其治理智慧为2000万家中国家族企业提供了转型范本,证明通过制度创新与精神传承,完全能够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结语】

李锦记的百年征程,映射出中国家族企业从传统治理向现代转型的必然路径。其核心启示在于:企业长青的关键不在于守护既有财富,而在于持续培养能应对时代挑战的领导者。这种能力体系的建设,需要制度保障与文化滋养的双轮驱动,更需要企业家精神的代际传承。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