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半导体供应链明星企业IPO,国科投资兑现长期主义

时间:2025-09-30 11:02:52 来源:投中网 作者:投中网

今天,国内电子元器件电商领域的龙头企业——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于创业板挂牌上市。

云汉芯城本次发行价格为27.00元/股,截至发稿股价为142元/股,市值超92亿元。从上市前的申购情况来看,网上申购倍数超过了1万倍,这表明市场对云汉芯城的关注度颇高。

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电子元器件B2B交易平台,在IPO前共完成四轮融资,估值为21亿元,投资人主要是市场上重要的国资和产投。在其背后,一家低调却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也随之浮出水面:国科投资。

2018年,云汉芯城宣布完成1.8亿元C轮融资,由国科投资领投。这也是云汉芯城单笔融资额最高的一笔。据说,国科投资跟踪了3个年头才完成投资。

创始人曾烨回忆,当时国科投资非常谨慎,几乎把企业和全行业调研了一圈。但决定投资以后,国科投资项目负责人夏东的一句话让其印象深刻:“我们投你,不要求你急着盈利,不要担心。”这句话让处于盈利压力的他吃下了定心丸。“只有对我们的商业模式深刻理解,才会做出这一判断。”曾烨表示。

2017年9月,国科投资原计划按照投前估值9.5亿向公司投资5000万,但由于公司经营状况好转,现金流改善,团队暂缓了融资。等到2018年3月重启谈判时,公司估值已上涨至投前12亿。国科投资不仅接受了更高的估值,反而将投资额增加至1.1亿人民币,显示出对公司经过额外半年的观察后更充足的信心,最终于2018年6月完成投资。按当前市值计,国科投资此役拿下了约5倍回报。

云汉芯城的IPO,是国科投资长期主义价值观的一次胜利兑现。从长达16个月的行业比较与抉择,到陪伴企业历经疫情、行业整顿、阶段性收紧IPO、子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等重重考验,最终修成正果,这个故事也诠释了国科投资的投资风格:对行业有深度的认知,对人有细致的考量,对周期有充分的耐心,对社会价值有坚定的追求。

“在这个漫长的季节里,云汉芯城团队坚韧顽强、百折不挠,同时又理性淡定,印证了我们投资前对他们的判断,进一步坚定了我们陪伴其继续走下去的决心。风云变幻,但云汉芯城值得信赖!”国科投资总经理刘千宏说。曾烨也用了三个词来形容国科投资:“专业、温度、善意”。

“电子元器件电商行业的最佳组合”IPO了

云汉芯城所处的赛道,是一个规模庞大且日新月异的行业——电子元器件分销。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超过三万亿元。

这个市场传统的分销模式分为三类:头部客户直接向芯片原厂采购(直供)、原厂授权分销商服务大中型企业、独立分销商服务海量的中小企业。云汉芯城的机遇,正存在于第三类。

传统独立分销商模式效率低、品类少、价格高、假货多,而这恰恰可以被电商平台以标准化、透明化、高效化优势去颠覆和取代。云汉芯城的定位,正是成为服务中小电子制造企业的“一站式元器件电商采购平台”。

据招股书显示,云汉芯城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33亿元、26.37亿元和25.7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7861.26万元和8827.28万元。2025年1-6月,公司实现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17.84%;实现归母净利润5392万元,同比增长40.67%。

2016年5月,首次接触云汉芯城后,国科投资并没有立即决策,而是开启了长达16个月的深入的行业梳理和竞争对手比对。期间,他们看了市场上多家号称是电商的公司,重点做了两件事:

一是辨真伪:分析哪些公司是“真正的电商”,而不仅仅是传统业务线上化。二是选最优:比较各家的团队实力和发展潜力,判断谁最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导者。

到2017年9月,国科投资得出结论,云汉芯城是最佳选择。一方面是对赛道的坚信。第二则是对创始人的认可。孙华评价其两位创始人曾烨和刘云锋是“电子元器件电商行业的最佳组合”。

曾烨,一位“年轻的老生意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不久便投身商海,对市场有着天生的敏锐度和嗅觉,性格外向活跃,在公司中主要负责战略、融资和“天马行空”的前瞻布局。刘云锋,则拥有典型的“华为基因”,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华为,接受了严谨、规范的体系化训练,性格严肃认真,在公司中主抓内部运营和管理,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系基础。

更为难得的是,两人不仅是商业伙伴,更是高中同学。从青春岁月到共同创业,有超过二十年的深厚情谊和默契,构成了公司核心团队极度稳定的基石。这种“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互相信任”的创始人结构,成为了国科投资最终拍板下注的关键因素之一。

据孙华回忆,2016年云汉芯城的年营收仅为8亿元,而到了2022年高峰时期,其营收已迅猛增长至43亿元。六年间,有超过5倍的营收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

这一数据不仅验证了国科投资当初对“电子元器件电商将迎来快速增长”的行业判断,也证明了云汉芯城商业模式的成功和市场地位的巩固。如今,云汉芯城在整个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中已跻身前列,并在纯电商模式中遥遥领先,成为绝对的行业第一,其规模远超同行。

2024年9月,国科投资设立了规模45亿元的国科瑞华四期基金,依然延续了这一思路。截至目前,国科瑞华四期基金已完成投资决策超过16亿元,已决策投资项目24个。其中,初源新材、承泰科技等三家已经申报A股、港股上市。同时,基金也布局了爱诗科技、面壁智能、像素绽放、银河通用、自变量、星尘智能等大模型、AI应用、具身智能领域快速成长的优秀企业。

“星辰大海”与“柴米油盐”的平衡

国科投资,作为国内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创业投资机构,已经有38年历史。其前身是1987年设立的中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早期主要通过贷款和风险投资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2006年是国科投资市场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在此之前,由于早期科技项目风险高、缺乏成熟的退出渠道,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孙华戏称当时的国科投资是“三无公司”,即无人、无钱、无业务,但公司有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务院国资委两大股东,有19年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经验和教训。2006年,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更为现名,开始从使用自有资金投资向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转型。2008年,成功设立了首只市场化基金——规模10亿元的国科瑞华一期基金,标志着重新起航。

作为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投资机构,国科投资将推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先后投资了新松机器人、中科创达、中科信息、芯源微、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中国科学院系统的优质企业。

孙华以对半导体设备企业“芯源微”的投资来说明国科投资的投资价值观。

芯源微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于2002年成立,主营产品是涂胶显影设备,该设备通常与光刻机联机作业,共同保证光刻线宽和良率,是半导体芯片生产线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艺设备,芯源微曾多次获得国家“02专项”的支持。

但投资芯源微却让孙华备受情感与理性的“互博”。芯源微成立后连年亏损,公司的创始人宗润福曾多次表达融资的想法,孙华作为宗的老同学,对宗有长期近距离观察,觉得他特别有激情、特别有干劲、特别较真,始终像一个战士,内心很想支持他,但又觉得他当时还是一个科学家,重技术轻管理,还没有完成向企业家的转型,所以就一直没有出手。孙华说,“面对宗润福这么优秀的同学,忍住不投资也是很痛苦的”。

关键转折出现在2012年,芯源微接到了台积电的订单,严苛的验厂和交付要求让宗润福切身感受到“管理比技术更重要”。孙华听到后感慨终于等到这一刻,这标志着宗润福已成功实现转型。由此,国科投资决定投资3759万元。这笔钱对帮助芯源微扩大产能、完成交付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芯源微首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正。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成为辽宁省科创板“第一股”、中国科学院科创板“第一股”、中国半导体光刻设备上市“第一股”。

这笔投资也让国科投资获得了49倍现金回报,超出预期。它实现了国科投资所追求的“三赢”:一是支持了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产业进步;二是促使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三是为基金投资人创造了丰厚的回报。

孙华说,“投资需要高度的理性,但做投资的人又是有情感的,我们必须保持冷静,遵从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规律,妥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截止目前,国科投资近30家已上市企业的整体回报5.89倍,接近投资行业IPO平均投资回报倍数的2倍;国科投资管理的基金DPI均超过绝大多数同期设立的基金。

面对取得的成绩,孙华却表示“还不能说特别满意”。他提出了一个更具雄心的内部目标:“要实现单个项目百倍百亿的投资回报”。实际上,正是因为曾多次与这一目标失之交臂,才一直驱动着国科投资不断向前。

在基金运营上,国科投资讲究一种平衡的艺术。孙华用“一手抓星辰大海,一手抓柴米油盐”来形容其投资组合策略,“拿投资云汉芯城的国科瑞华二期基金来说,我们投资了瑞可达、珠海冠宇、容百科技等具有稳定回报的项目,也投资了寒武纪、云汉芯城等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项目。我们既要满足LP对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需求,也要满足LP对现金回报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创新资本的良性循环”。

“复盘”与“制度”驱动的长期主义哲学

投资即投人,这是一级市场的共识。国科投资更是认为创始团队要具备“能力要强,品德要好,且无负面清单”三个要素。国科投资对人的考察极为细致,并试图将主观的“感觉”客观化、体系化,形成了自己的“品德”量化识人哲学。

国科投资将创始人能力拆解为四个维度:智力、体力、意志力、领导力。同时,他们极度看重创始人的“品德”,并将其具体化为:对同事有无分享精神、对合作伙伴有无共赢意识、对公司有无奉献精神、对他人是否诚实守信。

为了考察这些,国科投资会进行广泛的外围访谈(同学、朋友、员工、同行、合作伙伴等),并在谈判中进行“压力测试”。这种对“人”的深度理解和考察体系,是国科投资做出长期投资决策的底气。

国科投资最具特色的打法,其实很朴素——坚持了十八年的“复盘”文化。这一方法源自联想。

从2008年起,国科投资每年都会花大量时间对已投项目进行复盘,持续迭代投资方法论。

自转型为市场化投资机构以来,国科投资经历过迷茫、学习、成长的漫长过程。孙华将国科投资的能力进化分为三个阶段:

猎人阶段(2013年前):投资团队没有固定方向,像猎人一样各自为战,四处搜寻项目。

农民阶段(2013-2016年):开始划分“田地”,按行业分组,走上了专业化道路。

牧民阶段(2017年至今):不再固守一块土地,而是像牧民一样,永远在寻找“水草丰美”的新牧场,动态地调整投资方向。

正是不断的复盘与迭代,让国科投资走出了从“猎人”到“牧民”的进化之路。

为确保团队的活力与前瞻性,国科投资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制度:每过三年,全员共同研讨未来三年的重点投资方向,确定新的投资业务小组,之后所有基金经理“全体起立”,竞聘投资业务小组的组长,然后由组长和组员进行双向选择,形成新的战斗团队。

这套制度避免了组织僵化,保证了团队总能朝着最有潜力的方向进发,并将个人的专业兴趣与公司战略方向紧密结合。国科投资不追求塑造超级投资明星,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靠体系和文化驱动的“靠谱”平台。

正如孙华所期望的,国科投资给人的印象是“扎实、靠谱、值得信赖”,没有花哨的概念,只有深度的研究、长期的陪伴和制度的保障。

国科投资在全球化和中国重返世界之巅的红利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复盘后,孙华认为自己在过去19年做对了两件事:一是将公司转型为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二是打造了一支专业、奋斗、始终保持开放心态的战斗团队。

如今,在从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迈进之际,国科投资誓言“不能错过人类主导的最后一次产业革命,要成为智能时代一家伟大的投资机构,即要培育伟大的企业、推动社会的进步、创造惊人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