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港股科创新引擎:如何把握长期投资机遇?

时间:2025-09-30 10:15:42 来源:金证研 作者:金证研


《金证研》 巽风/作者

2025年5月,港股市场推出了一条为特定科技企业量身打造的“上市快车道”——“科企专线”。这一政策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标志着港股市场正加速向科技领域深度倾斜。在此背景下,“科企专线”为处于高研发投入期的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企业提供了提前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2025年以来,全球科技行业迭代加速,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不断涌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在此背景下,聚焦港股市场优质科技企业的港股通科技指数展现出独特优势。其走势不仅反映了国内新经济企业的发展活力,更成为市场情绪的重要风向标。那么,投资者应如何捕捉这一领域的长期配置机遇?

一、聚焦优质龙头企业,覆盖科技核心赛道

近年来,国内产业结构深刻变革,科技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半导体、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迎来发展黄金期。港股市场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其上市制度与交易制度的持续优化,吸引了大量优质中概股赴港上市,为指数成分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高度聚焦TMT领域,电子、传媒、计算机三大行业占比合计超七成,且不包含医药、汽车等非科技行业,科技纯度更高。相比之下,截至2025年9月26日,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生物占比为17.48%、汽车占比为19.32%;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医药占比为14.59%,汽车占比为10.85%。

成份股权重集中度是影响指数表现的关键因素。科技行业具有典型的“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研发实力,能够获取行业绝大多数利润。赋予龙头公司更高权重,有助于更好地捕捉科技产业红利,在牛市中获得更强爆发力。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前五大权重合计超50%,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前五大权重股合计48.75%,国证港股科技指数前三大权重合计46.07%。因此,以银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联接A(024037)、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A(019933)、鹏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A(021294)为代表的港股通科技指数,或能更精准地反映头部科技企业的整体表现,锐度更高。


二、结合估值中枢判断,搭配多元资产组合

公司估值一般反映市场对其未来盈利增速的预期。从市盈率(PE)的核心公式——股票当前股价(P)=市盈率(PE)×每股盈利(E)可知,指数上涨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市场情绪推高的估值(PE),二是企业真实增长的盈利(E)。

指数配置的核心在于前瞻性布局未来。通过对比估值涨幅与指数涨幅的差值,可以清晰判断指数上涨的核心动力,为交易决策提供关键参考。近期,港股通科技指数估值处于50%分位以下(正常偏低),安全边际较高。

此外,科技板块具有“高成长、高波动”的特点,单一配置科技指数基金可能短期面临较大回调风险。因此,在配置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时,可将其作为资产组合的进攻型部分,与债券基金、大消费类基金等防守型资产进行搭配。通过资产分散化降低组合整体波动,实现稳健与成长的平衡。

总体来看,近期港股通科技指数涨幅是政策红利释放、产业趋势演进与市场资金流入多重共振的结果。而科技板块的高波动性决定了其过程中或面临短期市场回调,相关持有者需摒弃“追涨杀跌”的短线思维,以长期视角布局,结合估值中枢动态调整配置比例,同时通过多元资产组合分散风险,实现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免责声明:本研究分析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分析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交流、分享、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研究分析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研究分析,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本研究分析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