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4354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编者按:
「品类报告」是餐饮老板内参推出的深度栏目,聚焦全行业视角,挖掘潜力品类,拆解流行逻辑,预判未来趋势。本期聚焦贵州酸汤火锅——一个从爆红到理性发展的细分品类。
2023年,贵州酸汤火锅以“酸鲜”风味突围火锅市场,从“麻辣与清汤”双雄格局中杀出重围。主打贵州酸汤的火锅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头部品牌纷纷跟进,或推出酸汤锅底,或孵化子品牌,推动这一区域味型加速全国化。
经历2023年爆发与2024年洗牌后,2025年贵州酸汤火锅赛道回归理性。在“有品类无品牌”的阶段,存活品牌正通过差异化竞争寻找突破口。

市场规模:从区域到全国的扩张路径
2023年,贵州酸汤火锅成为火锅赛道“新物种”,热度仅次于牛油锅底,被业内称为“顶流”。
近五年市场规模走势显示:
- 2020-2022年:扎根贵州及西南地区,未进入主流餐饮统计。
- 2022年中旬:“贵州村超”等文旅IP带动旅游消费,酸汤作为地方美食引发关注。
- 2023-2024年:品类爆发期,以贵州为中心向全国扩张。2023年市场规模约70-80亿元,2024年突破100亿元。
- 2025年:增速放缓,全国多地出现门店缩减,市场规模估算150亿元,成为云贵菜系核心品类。
渗透路径呈现“中心辐射”模式:以贵州为发源地,覆盖云贵川后,快速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核心城市渗透。
据餐里眼数据,目前贵州酸汤火锅门店总数约9000家,2023-2024年增长达峰,2025年增速放缓。

门店分布:区域集中与全国扩张并存
在餐饮行业寻找差异化的大背景下,贵州酸汤成为小众细分品类的代表。
- 地域分布:贵州作为核心发源地,门店占比约40%,逐渐向广东、四川等南方市场蔓延。
- 城市分级:新一线及一二线城市门店占比达78%,消费力与接受度更高。

门店业态:区域连锁与个体店分化
- 区域连锁品牌:占比约45%,如王奋斗、黔夺夺、笔记安顺等,通过标准化运营和供应链能力实现快速扩张,但未出现全国性头部品牌。
- 个体店与小连锁:占比约35%,强调正宗口味,市场分散度高。

消费者画像:年轻群体驱动增长
贵州酸汤火锅的走红,离不开年轻人消费需求的变化:追求性价比、小众风味与打卡经济。
- 价格带:全国人均消费约80元,价格跨度从30元到100元以上。
- 客群结构:18-35岁青年占比56%,是社交平台活跃用户;36-55岁中年客群占比22%,注重品质与体验。
- 选择理由:口味、性价比、食材新鲜度与品牌口碑是主要驱动因素。

社交传播:“漂亮饭”出圈密码
橙红透亮的酸汤锅底搭配鲜切牛肉、菌菇与时令蔬菜,贵州酸汤火锅天然符合“视觉先行”的出圈标准。
- 数据表现:抖音话题播放量超7亿次,小红书笔记超36万篇。
- 社交价值:综合平均分达72分,成为年轻人可分享、可炫耀的社交货币。

门店模型:从区域到一线的布局升级
贵州本地品牌如贵厨酸汤牛肉,2023-2025年新增18家门店,并走出贵州布局深圳、南京市场。
- 面积分布:50-300㎡中大型门店占比约80%,满足社交与聚餐需求。
- 选址策略:商场店占比高,如黔家婆商场店达73.08%,黔夺夺达80.5%,王奋斗近80.7%。

挑战与机遇:理性发展期的突围路径
2025年,贵州酸汤火锅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 消费者认知不足:多数人仅知“酸味”不分“红白酸”,市场教育成本高。复购客群定位模糊,需明确健康饮食白领或酸口地域人群。
- 风味平衡难题:酸汤成瘾性弱且具侵略性,手工发酵工艺保留小众风味,但适应难度高。如何在不失本味的前提下本土化改良,是品牌两难选择。
- 品牌化困境:消费者对“贵州酸汤火锅”品类认知强于品牌,多数品牌形象模糊,缺乏全国影响力。

未来趋势:分化与品牌化并行
2025年,贵州酸汤火锅进入理性发展期,投资与创业者更加谨慎。
- 路线分化:精致“漂亮饭”与大众性价比路线并行,连锁化与小而美品质路线并存。
- 竞争焦点:品牌化是关键,谁能建立“贵州酸汤火锅=xx品牌”的强心智关联,谁将赢得未来。
总体来看,贵州酸汤火锅品类仍存在市场机会,但需从产品、供应链到消费体验全面升级。尊重市场、坚持品质、深耕品牌价值的参与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