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引线 | 吴微
立讯精密(002475.SZ)全球化布局再进一步,AI与汽车电子双轮驱动。2025年7月,立讯精密正式完成对德国百年线束企业Leoni的收购交割,标志着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全球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与此同时,市场传出立讯精密与OpenAI合作开发消费级AI硬件设备的消息,引发股价短期内快速上扬。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立讯精密从单一消费电子代工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三驾马车并驱的战略转型。
2025年上半年,立讯精密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营收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扭转此前增长放缓趋势。这一增长得益于多元化战略的初步成效,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问题仍未明显改善,全球化布局的成果仍需市场检验。
从富士康女工到千亿帝国:立讯精密的崛起之路
立讯精密的故事始于一位普通农村女孩的奋斗。1967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澄海的王来春,初中毕业后进入深圳富士康,从流水线女工做起,十年间晋升至课长,这段经历为她日后创业奠定了制造管理基础。2004年,王来春与兄长王来胜创立立讯精密,以连接器和线缆业务起家。2010年,公司登陆深交所,开启资本驱动的快速扩张之路。
2011年,立讯精密通过收购昆山联滔电子切入苹果供应链,从此与全球消费电子巨头深度绑定。随后十余年,公司沿着“部件-模组-整机”的垂直整合路径成长,从连接器供应商发展为AirPods、AppleWatch的核心组装厂商,近年更通过收购纬创资产进入iPhone整机代工领域。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925.0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87.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目前,立讯精密已形成“一超多强”的多元化业务格局:消费电子业务仍是绝对支柱,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收977.99亿元,占比78.55%;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营收110.98亿元,占比8.91%;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营收86.58亿元,占比6.95%;其余为电脑互联和其他业务。
多元化布局开花结果:2025年收入高增长的驱动力
立讯精密2025年上半年收入重新进入高增长通道,主要得益于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力。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增长,成为增长基本盘。尽管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但立讯精密通过巩固核心客户供应链地位和份额提升,以及AI技术推动终端创新,实现14.32%的增长。
市场传出立讯精密参与OpenAI与苹果合作开发的AI硬件项目消息,虽未获官方确认,但已显著提振市场信心,股价短期内上涨超20%。不过,AI硬件的市场需求仍存不确定性。
通讯互联业务成为最大亮点,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10.98亿元,同比增长48.65%,远超公司整体增速。这一成绩源于全球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公司通过在高速连接器、光模块、热管理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抓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机遇。
汽车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2025年上半年营收86.58亿元,同比增长82.07%,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2025年7月,立讯精密完成对Leoni的收购交割,快速获得全球领先的汽车线束技术和客户资源,切入欧美主流车企供应链。
此外,立讯精密拟通过港股二次上市募资20-30亿美元,用于全球化扩张与研发/产能建设。若成功上市,将提升资本弹性,为海外并购与产能扩张提供资金保障,但也会增加管理、合规成本,挤压利润空间。
全球化棋局与风险平衡:立讯精密的国际化挑战与机遇
立讯精密的全球化布局已从早期的“成本导向”升级为“市场+技术+供应链”三位一体模式。截至2025年,公司已在29个国家设立105个生产基地,形成覆盖全球的制造网络。越南成为东南亚核心制造中心,计划部署约三分之一产能;墨西哥基地重点服务北美市场,实现大规模本地化供应,有效规避贸易争端。
2025年上半年,立讯精密实现境外收入1057.26亿元,占总营收的84.82%。然而,全球化布局也带来多重挑战。
首先,客户集中度高仍是最大隐忧。2024年,立讯精密对第一大客户(主要为苹果)的销售占比仍超过70%,虽较此前有所下降,但依赖度依然较高。这种结构性风险使公司业绩极易受苹果产品周期波动影响。
其次,地缘政治风险日益凸显。作为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制造企业,立讯精密直面全球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博弈。虽然通过在越南、墨西哥等地布局产能以对冲风险,但关税政策变化、技术出口管制、原材料供应稳定等仍可能干扰生产和销售。同时,汇率波动也增加了财务不确定性风险。
此外,跨国并购整合的难度不容小觑。对Leoni的收购虽带来战略机遇,但也面临文化差异、管理融合、客户关系维护等挑战。德国企业严谨的管理文化与中国企业的灵活高效存在差异,如何实现协同效应而非“1+1<2”的整合困境,考验着立讯精密的管理智慧。
应对挑战:立讯精密的积极举措
面对挑战,立讯精密正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加速推进多元化战略,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将汽车和通信业务培育成与消费电子并驾齐驱的支柱;另一方面,强化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拟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韧性;此外,公司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等策略,提升产品附加值与议价能力。
回望立讯精密的发展历程,从富士康女工到千亿制造帝国,王来春兄妹的创业故事令人惊叹。而今,面对AI与智能汽车的浪潮,立讯精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公司能否成功从“果链”代工企业转型为横跨多领域的科技制造平台,不仅关乎公司自身发展,也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考。(思维财经出品)■
立讯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