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南京银行获法巴增持成第一大股东,政信业务亮眼零售战略遇挫

时间:2025-10-01 03:16:12 来源:达摩财经 作者:达摩财经


出品达摩财经

9月28日,南京银行(601009.SH)发布公告称,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9月22日至9月26日期间,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该行1.08亿股,占总股本的0.87%。此次增持后,法国巴黎银行及其QFII合计持股比例从16.14%提升至17.02%,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今年7月,南京银行因提前赎回“南银转债”导致总股本增加,主要股东持股比例普遍稀释。其中,法国巴黎银行及QFII合计持股比例从16.38%降至16.14%。此次增持不仅弥补了此前稀释的影响,更凸显了法巴对南京银行长期发展的信心。

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银行的合作始于2005年,至今已走过二十个年头。此次增持恰逢法巴首席执行官柏诺飞到访南京,参加双方战略合作二十周年系列活动。9月22日,南京银行与法巴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从“联资、联信、联业、联客、联技、联智”六大维度深化合作,涵盖资金协同、信用共享、业务联动、客户拓展、技术交流及智慧金融等领域。

除法巴外,南京高科、紫金信托等股东也在陆续增持。目前,南京高科持股比例达9.99%,紫金集团与紫金信托合计持股比例增至13.02%,显示出市场对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

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实现营收284.8亿元,同比增长8.64%;归母净利润126.19亿元,同比增长8.84%。在资产规模超万亿的银行中,南京银行是唯一一家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超8%的银行。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债券投资和对公业务能力,但曾被寄予厚望的大零售战略却面临挑战。

上半年,南京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收76.44亿元,占总营收的26.8%,但利润仅8.29亿元,对整体净利润贡献不足7%,结构明显失衡。更令人关注的是,去年零售业务收入125.59亿元,却出现近12亿元的亏损,凸显出零售战略的困境。

零售业务亏损背后:消费贷扩张与风险累积

南京银行零售业务的失衡,主要源于近年来个人消费贷的急剧扩张。2014年,受同业业务监管收紧及营改增政策影响,南京银行开始探索新的增长点。2017年,大零售战略全面落地,随后启动2.0改革,消费贷成为突破口。

截至6月末,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达2073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超25倍;个人贷款总额从322亿元增至3320亿元,增幅超10倍。消费贷业务分为三大板块:传统消费贷(如“你好e贷”、个人装修贷)、消费金融(控股的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及网络金融业务(与乐信、度小满、京东数科、花呗等合作助贷)。

通过助贷与消金业务,南京银行迅速拓展消费贷客户市场。高额的平均贷款利率和息差为消费贷扩表提供了有力支撑。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数据显示,今年7月26日至8月26日计息期间,其加权平均贷款利率超14%,最高逼近20%;助贷业务中,与蚂蚁、京东等头部机构合作的资产利率达24%,部分腰部平台利率更高。


然而,助贷与消金客群下沉也意味着风险提升。在零售业务普遍下行的环境下,消费贷风险加速释放。2024年,南京银行零售业务支出达137.43亿元,同比增长43%,导致去年零售业务亏损近12亿元。同期,零售贷款不良核销额高达132.9亿元,同比大增69%,占全年核销总额的87%。今年6月末,个人贷款不良率升至1.43%,较上年末增长0.14个百分点。

面对零售业务的压力,南京银行在新五年战略规划中调整了方向。去年出台的新规划重点围绕科创银行、投资银行、财富银行、交易银行、数字银行“五大银行”建设,大零售战略已消失,科创银行被置于首位。

非息收入占比领衔上市城商行,政信业务成增长引擎

尽管零售业务承压,南京银行上半年整体表现仍亮眼。以2.9万亿元的规模在第二梯队中居首,距“3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报告期内,利息净收入达156.46亿元,同比上升22.13%,创近五年新高。这一增速在南京银行信贷业务稍弱的历史背景下尤为突出。

从贷款结构看,南京银行上半年“对公为主、零售补位”的格局进一步优化。对公贷款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26.17%、10.70%和10.93%。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属政信类业务,合计占比37.1%,对规模增长拉动显著。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服务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商务需求、区域基建项目运营及产业园区服务。南京银行与杭州银行、成都银行等类似,政信类业务对规模增长作用突出。

从净息差看,截至6月末,南京银行净息差为1.86%,较去年末的1.94%有所下降。副行长江志纯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称,上半年付息率同比下降33BP,监管口径净息差较去年全年和上半年分别上升5BP和4BP;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5.8%;成本收入比较去年全年下降3.01个百分点。

然而,被誉为“债券之王”的南京银行,非利息净收入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上半年非息收入为128.34亿元,同比下降4.26%,但占比达45%,为上市城商行最高。由于债券市场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去年同期的43亿元降至17亿元,同比下降超60%。尽管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3.05%,但整体非息收入仍下滑。

南京银行独特的业务结构也引起政府部门关注。去年7月,南京市委巡察组反馈称,南京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存在差距,服务地方经济作用不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