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绝味鸭脖五年隐匿7亿收入遭罚,卤味巨头合规危机引关注

时间:2025-09-22 22:23:20 来源:野马财经 作者:野马财经



卤味龙头绝味食品陷财务造假漩涡:五年隐匿7亿收入遭监管重罚

作者 | 风翎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卤制品行业龙头绝味食品(603517.SH)因持续五年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与常规虚增利润的造假手段不同,这家坐拥万店规模的"鸭脖大王"通过系统性隐瞒加盟门店装修收入,累计少报营收超7.24亿元,成为2025年证监会"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全面落地后的典型反面案例。

监管重拳:850万罚单揭开五年财务黑幕

2025年9月19日,湖南证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露绝味食品在2017-2021年期间通过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的方式,连续五年少计营业收入。具体数据显示,各年度少计营收占公开披露比例分别为:2017年5.48%、2018年3.79%、2019年2.20%、2020年2.39%、2021年1.64%,形成持续存在的财务问题曲线。

处罚决定显示,湖南证监局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并处以400万元罚款,时任董事长戴文军被罚200万元,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董秘彭刚毅分别被罚150万元和100万元,合计处罚金额达850万元。受此影响,公司股票于9月22日停牌一天,9月23日起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指出,企业少报收入通常存在两种动机:纯粹财务造假或人为调节业绩。结合绝味食品案例,隐匿收入更可能是为配合二级市场操作进行的业绩平滑,这种逆向财务操作在资本市场极为罕见。



扩张失控:万店规模下的财务失控危机

调查揭示,绝味食品的财务违规与加盟模式扩张密切相关。2017-2021年正是其门店数量从8000家激增至14000家的高峰期,年均新增门店超千家。按照行业惯例,加盟门店装修收入应与特许经营费同步确认,但绝味通过长期挂账或延迟确认的方式,将这部分收入转化为"财务蓄水池"。

这种操作在短期内形成了"业绩粉饰"效应。数据显示,2017-2021年间公司披露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而若全额确认隐匿收入,部分年份业绩增速将出现显著波动。更严峻的是,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绝味门店数量净减少4244家,降幅达28.3%,暴露出加盟体系管理的深层危机。

从财务指标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虽仅从30.29%微降至29.92%,但销售净利率却从8.51%大幅下滑至5.85%。在门店锐减近三成的情况下,维持合规管理团队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与周黑鸭等直营模式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合规阵痛:行业转型的必然代价

此次处罚并非孤立事件。2023年湖南证监局就曾指出绝味存在四项违规:未及时披露股权投资转让协议、关联方共同投资未披露、关联交易违规、员工账户占用营业款。更早的2013-2018年间,公司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2107.07万元款项,暴露出系统性内控缺陷。

在证监会2025年"快、准、狠打击违法违规"的监管方针下,绝味食品的历史问题被重新审视。当前卤制品市场正经历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转型,头部企业竞争焦点转向运营质量,合规能力成为新的竞争壁垒。消费者对低盐、低脂、低糖产品的需求升级,更要求企业建立透明的供应链管理和规范的财务运作。



破局之路:短期整改与长期转型并举

面对ST带来的经营压力,绝味食品需实施"三稳策略":稳定股东信心、稳定加盟体系、稳定消费市场。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项基金补偿投资者、明确装修收入确认标准、出台门店补贴政策、开展食品安全承诺活动等。中期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仍实现1.75亿元净利润,为整改提供缓冲空间。

长期转型需构建"合规+效益"新平衡:建立数字化监控平台实现收入实时确认,设立首席合规官强化部门独立性,将合规指标纳入管理层绩效考核。这些措施虽会增加管理成本,但能有效降低违规风险,提升公司估值水平。

当"ST绝味"出现在交易系统时,这场合规危机正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唯有坚守食品安全与财务规范双底线企业,方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您如何看待绝味食品的财务违规事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