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润光能二度冲刺港交所:光伏巨头的资本突围之路

时间:2025-09-17 12:08:03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国际金融报

9月15日,港交所最新披露信息显示,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润光能”)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与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这家光伏电池片头部企业再度启动资本化进程,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三度冲击资本市场 融资路径曲折

公开资料显示,中润光能已多次尝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025年3月13日,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但该版本招股书随后失效。更早之前,公司曾于2023年5月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IPO申请,同年12月通过上市委审核后,将融资规模从40亿元大幅下调至23亿元,最终仍于2024年6月主动撤销申请。

2024年业绩暴雷:营收腰斩 亏损超13亿

根据最新招股书,中润光能成立于2011年,是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的光伏电池片专业制造商,产品涵盖单晶P型PERC电池片、N型TOPCon电池片及多晶电池片,并配套生产少量光伏组件。公司在江苏徐州、宿迁、安徽滁州设有生产基地,海外方面在老挝万象建有加工厂。

业务版图覆盖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除国内市场外,美国、欧洲、中东及东南亚是主要销售区域。其中东南亚生产基地已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2024年全球电池片产能市占率达14.6%,仅次于通威股份,客户包括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一线组件企业。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遭遇重创:全年营收113.20亿元,同比骤降45.68%;净利润亏损13.63亿元,较2023年16.81亿元的盈利大幅转亏。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25.17亿元、208.38亿元、113.20亿元,同期净利润8.34亿元、16.81亿元、-13.63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13.64%暴跌至2024年的-10.08%,资产负债率则从2020年的79.1%攀升至83.7%。

转战港股:34亿融资能否破解困局?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转战港股既是应对A股上市受阻的替代方案,也是行业下行周期中寻求资本输血的关键举措。自2021年起,中润光能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达34.69亿元,投资方包括盈科资本、西子联合、国润新能等十余家机构。

根据招股书,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生产高效光伏电池片,二是投入未来五年新型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产品的研发创新。然而,公司业务结构单一的问题依然突出——2024年电池片收入占比高达81.1%,组件业务仅占18.7%,远低于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一体化龙头企业的均衡布局。

治理隐患与地缘风险叠加

公司治理方面,实控人龙大强夫妇在2020-2022年间通过关联企业违规占用资金累计超18亿元,用于对外投资及偿还债务。IPO前夕,二人通过股权转让套现近11亿元,且因担保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地缘政治风险更为严峻。2025年7月,美国对东南亚部分国家发起光伏双反申诉,首次将老挝纳入调查范围。若老挝产能被加征高额关税,中润光能海外布局将遭受重创。在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的背景下,这家光伏巨头能否凭借港股上市实现突围,仍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