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服务消费作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和消费升级的核心方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9月16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五大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涵盖消费促进、场景创新、对外开放、数字赋能及财政支持等领域,旨在构建服务消费新生态。
图为游客在广西柳州工业博物馆参观,感受工业发展魅力。(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政策措施明确提出,通过“服务消费季”系列活动、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等方式,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例如,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品牌;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试点范围,吸引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指出,此类举措不仅能促进消费结构优化,还能通过产业联动效应带动旅游、文化、体育等多行业协同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城市专家网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补充称,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有助于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消费生态,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在需求侧,政策措施聚焦吸引境外人员入境消费和拓展数字服务消费。一方面,通过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签证政策及支付便利化措施,提升入境消费体验;另一方面,鼓励电商平台创新“人工智能+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信息消费新热点。
付一夫认为,数字服务消费的扩展符合数字经济趋势,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例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精准营销,或利用数字化平台连接供需双方,拓展消费边界。
政策措施提出五项财政金融支持措施:一是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文化、旅游、养老等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引导社会资本通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基金投资服务消费企业;三是综合运用货币信贷工具,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四是加大消费信贷贴息力度,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五是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降低融资成本。
付一夫表示,专项债券、信贷支持和贷款贴息等细化措施,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主体提供了资金保障,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服务消费可持续发展。
付一夫总结称,政策措施通过供需双向发力,既在供给侧扩大高品质服务供给(如文化、体育、家政等领域),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又在需求侧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此外,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将引入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林先平强调,政策措施的实施需地方配套政策跟进,例如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文博场馆预约制度等,以形成政策合力,全面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