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清流深度分析:光伏储能电车“新三样”负债规模达6.56万亿,行业风险几何?

时间:2025-09-16 18:53:24 来源:清流 作者:清流

清流深度分析:光伏储能电车“新三样”负债规模达6.56万亿,行业风险几何?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梁耀丹 主编|赵妍

光伏、储能(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这三大新能源领域,在政策红利推动下,曾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然而,繁荣表象下,行业负债规模已悄然攀升至惊人水平。据清流工作室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117家光伏上市公司总负债达1.98万亿元,147家储能上市公司总负债达2.02万亿元,29家新能源车企总负债达2.56万亿元,三大行业合计负债规模高达6.56万亿元。

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它接近瑞士2024年GDP总量(约6.7万亿元人民币),是越南去年GDP(约3.1万亿元)的两倍有余,甚至超过四川省全年经济总量(6.47万亿元)。尽管三大行业总资产达10.67万亿元,可覆盖债务,但行业真实负债规模因未纳入未上市企业、退市企业等,实际规模可能更大。

光伏:内卷加剧,头部企业负债高企

在光伏行业,负债压力尤为突出。117家上市公司中,37家负债超百亿,11家超500亿,3家突破千亿。其中,三峡能源以2532.25亿元负债居首,与其风电、光伏电站项目的扩张需求相关。而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光伏一体化巨头,负债规模也普遍超过800亿元。

清流深度分析:光伏储能电车“新三样”负债规模达6.56万亿,行业风险几何?

(图片1.光伏企业债务规模)

负债激增的背后,是行业持续的产能扩张。2020年以来,光伏企业掀起扩产竞赛,尽管2022年已出现产能过剩预警,但2023年行业仍陷入严重过剩,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跌破成本线。技术升级压力下,企业不得不持续投入资金,进一步加剧内卷。

从财务指标看,27家光伏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70%,包括晶澳科技(74.74%)、通威股份(70.43%)等头部企业。*ST聆达、*ST金刚等跨界企业更因资不抵债濒临退市。现金流方面,东方日升现金短债比仅0.52,通威股份净负债率达111.27%,长期偿债压力隐现。

盈利端,2024年88家光伏企业净利润下滑,42家亏损。TCL中环亏损98.18亿元,隆基绿能亏损86.18亿元,头部企业成为亏损“重灾区”。

清流深度分析:光伏储能电车“新三样”负债规模达6.56万亿,行业风险几何?

(图片2.光伏行业历年负债总规模)

储能:产业链分化,盈利增速下滑

储能行业与光伏紧密关联,负债规模同样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4年,147家储能上市公司负债从0.72万亿元增至2.02万亿元。2024年,41家企业负债超百亿,宁德时代以5132.02亿元居首,金风科技、华友钴业分列二、三位。

清流深度分析:光伏储能电车“新三样”负债规模达6.56万亿,行业风险几何?

(图片3.储能企业负债规模)

尽管宁德时代资产负债率仅65.24%,偿债能力健康,但行业分化严重。二线电池厂商国轩高科资产负债率达72.28%,南都电源速动比率低至0.57,短期偿债压力巨大。储能材料环节,百川股份资产负债率高达80.22%,现金短债比仅0.16,债务风险凸显。

上游金属矿业中,锂企受价格暴跌拖累,天齐锂业2024年亏损79.05亿元,赣锋锂业亏损20.74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均高于行业安全水平。

盈利方面,储能行业净利润增速自2023年起下滑,2024年82家企业净利润下滑,占比超五成。

清流深度分析:光伏储能电车“新三样”负债规模达6.56万亿,行业风险几何?

(图片4.储能企业历年净利润中位数)

新能源汽车:债务规模最大,“新势力”承压

新能源车企中,29家企业总负债达2.56万亿元,单家平均负债规模高于光伏和储能。上汽集团以6104.08亿元负债居首,比亚迪、东风集团股份分列二、三位。

清流深度分析:光伏储能电车“新三样”负债规模达6.56万亿,行业风险几何?

(图片5.汽车债务规模)

尽管大部分车企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0%-80%,但蔚来(87.45%)和赛力斯(87.38%)接近警戒线。蔚来2024年亏损224亿元,流动资产首次低于流动负债;赛力斯虽实现盈利,但速动比率仅0.83,偿债能力仍承压。

“降价潮”下,12家车企归母净利润下滑,9家营业收入下滑。理想汽车净利润同比下滑31.9%,显示盈利空间受挤压。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车企有息负债比例普遍低于海外。比亚迪有息负债比例仅6.9%,上汽集团为21.9%,而现代汽车、丰田汽车均超过60%。不过,国内车企经营性负债高企,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应付账款及票据规模均逼近2500亿元,赊账比例普遍在30%-50%之间。

清流深度分析:光伏储能电车“新三样”负债规模达6.56万亿,行业风险几何?

6.56万亿元的负债总额,折射出新能源产业资本过度涌入、产能过剩与内卷式竞争的现实。唯有通过行业自律、产能收缩及政策协同“反内卷”,才能化解债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