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持续攀升与就业增长停滞形成鲜明对比,而股市却屡创新高——这种矛盾的经济图景正引发美国社会对上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的集体记忆。经济学家警告称,多重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正滑向"增长停滞+通胀高企"的危险区间,其破坏性可能超过传统经济衰退。
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给全球经济留下深刻教训:持续失控的通胀预期迫使各国央行采取激进加息措施,最终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在此期间普遍经历长期增长停滞,部分经济体至今仍未完全恢复。
最新经济数据表明,美国虽未正式陷入滞胀,但风险正在快速累积。《卫报》9月15日援引多位权威经济学家观点指出,当前经济形态的破坏力可能超过常规衰退周期。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布雷特·豪斯强调:"我们正目睹增长预测被大幅下调,而通胀预期持续走高,这种组合极具危险性。"
今年春季启动的新一轮关税政策初期未显明显冲击,前六个月就业市场保持稳定,通胀率一度降至2.3%的三年低位。但劳动力市场随后显现疲态:8月修正数据显示,5-6月新增就业岗位被下调25.8万个,尽管7-8月数据略有改善,整体趋势仍较年初明显走弱。
通胀压力在第三季度重新抬头,8月年化通胀率达2.9%,创下今年以来最高涨幅。经济学家指出,白宫近期推行的两项政策正在将经济推向滞胀边缘:严格的移民管控政策导致劳动力供给收缩,企业招聘成本上升;关税政策的价格传导效应开始显现,制造业企业已启动成本转嫁机制。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经季节性调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变动)
布朗大学经济学家塞布内姆·卡勒姆利-奥兹坎分析称,当前滞胀风险呈现缓慢累积特征:"企业正在等待需求回升的合适时机转嫁关税成本,一旦市场条件成熟,成本传导将引发新一轮通胀压力。"高盛研究显示,美国消费者已承担约22%的关税成本,若政策维持现状,最终负担比例可能升至67%。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算,现有关税政策可能导致65万美国人陷入贫困。
面对经济困境,市场普遍期待美联储通过降息缓解压力。但历史经验表明,滞胀环境将严重限制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传统利率工具在"高通胀+高失业"并存时效果有限。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8月杰克逊霍尔年会上指出,当前劳动力市场呈现"供需双双放缓的异常平衡",同时"关税政策已开始推高部分商品价格"。
尽管降息在滞胀初期可能改善就业市场而不立即刺激通胀,但经济学家警告这种窗口期非常有限。卡勒姆利-奥兹坎教授强调:"真正的危机在于失业率上升与求职困难并存,这将造成比单纯经济衰退更严重的社会痛苦。"
面对外界质疑,特朗普政府坚持认为经济数据存在"人为操纵",并呼吁公众保持政策耐心。总统本月早些时候表示:"真实的经济图景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全显现,届时我们将看到前所未有的就业增长。"但主流经济界对此持谨慎态度,多数分析认为若不及时调整政策方向,美国经济可能重蹈70年代滞胀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