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浦发信用卡巴西盗刷事件:人均损失约2万,多数账单已清零

时间:2025-09-16 18:24:01 来源:21金融圈 作者:21金融圈

“人在家中坐,钱往卡外飞。”

作者 | 吴霜
编辑 | 方海平

近日,多位浦发银行信用卡用户通过社交媒体发声,称其信用卡在巴西遭遇盗刷,人均损失金额约2万元。事件迅速引发关注,不少用户组建交流群,讨论被盗刷细节及后续处理进展。


(被盗刷者社交平台截图)

据用户反馈,被盗刷的消费地点均显示为巴西,但持卡人本人或在国内,或身处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美国等地,均未到访过巴西。由于消费信息高度重合,受害者自发组建交流群,截至9月15日,群内人数已从9月11日的11人增至340余人。

在交流群中,用户晒出的交易账单显示,商户类别涵盖木材与建材市场、拖车服务、煤气清洁、汽车维修、纺织品与玩具、通讯设备销售、休闲饮品场所、酒吧、咖啡厅、茶馆等。有用户调侃:“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巴西盖了套房?先是买木材,再托运到家,盖好房,修煤气、装网络,打扫干净后,又去外面吃了顿饭,喝了点酒。”

此次被盗刷的信用卡为浦发银行的“浦发万事达无价世界卡”。目前,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与万事网联均已发布声明,表示已监测到该卡发生未经授权的交易,并启动应急响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浦发银行与万事达处获悉,经及时与客户沟通处理,多数被盗刷者的账单已清零,部分用户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相似消费特征:时间、金额、流程高度重合

除消费地点一致外,此次盗刷事件还存在多个相似之处。

时间接近:大批用户投诉集中在9月9日前后,交易时间大多在9月9日至9月11日之间,甚至具体时间相同。例如,至少四位用户的入账时间均为9月11日13时26分。

金额类似:大部分被盗刷金额为四笔,其中第一笔为小额支出(2-5元人民币),后三笔为大额支出(不超过5000巴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6500元),多数用户损失金额约2万元。一位银行信用卡业务人士表示,第一笔支出多为尝试,用于确认卡片可正常使用。

此外,有用户称被盗刷额度大幅超出信用卡授信额度。“我信用卡额度4万,已消费3.8万,剩下2000元,结果被刷走三笔6500元,超授额度达30%-40%。”

流程相同:多数用户发现被盗刷时,信用卡已入账,但消费时未收到通知。通常,信用卡消费会即时发送短信或微信通知,入账时间为消费次日。而在此次事件中,用户均未收到消费通知,仅收到入账通知。有用户锁卡挂失后,仍收到入账通知,银行客服反馈称,锁卡前的消费不会因挂失而取消入账。

“浦发万事达无价世界卡”因暗红色卡面被称为“红沙宣”,属于浦发信用卡中的小白金卡,首年免年费,消费6笔免次年年费。该卡参加万事达卡组织多数活动与优惠,享有境外消费笔笔1%返现、教育类交易金额10%返现等权益,被评价为“性价比超高”。



芯片卡不等于绝对安全

多位受害者表示,浦发银行信用卡客服称交易通过芯片卡完成。芯片卡因每次交易动态生成独特交易码,被认为比磁条卡更安全。2014年后,国内大力推广芯片卡,2015年起新发银行卡必须为芯片卡。

然而,芯片卡的相对安全主要基于线下消费,与线上交易安全性无关。此次盗刷很可能通过线上方式完成,突破授信额度也可能因线上消费特性。

一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表示:“被海外盗刷的用户需直接报警,并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告知。一般有报警证明,银行会快速处理,用户无需承担损失。但钱追回可能性低,只能由银行承担。”

不少受害者身处海外,报警面临语言、文化、制度等困难。北京市高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郭金辉建议:

1. 发现被盗刷后,第一时间挂失或冻结信用卡;

2. 收集证据,固定“非本人交易”的关键证据与时间链,同步报警并保留回执;

3. 及时跟进银行处理进展。

他表示,防范信用卡盗刷需采取更高级别防护措施:

用卡习惯:关闭不必要通道(如境外支付、磁条交易、免密免签、单笔和单日高额交易功能),启用境外、夜间、异地安全锁功能,设定交易限额或信用额度,实时开启多渠道交易提醒。

用卡场景: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下进行信用卡在线支付或登录手机银行,可使用移动数据或可信赖的VPN;尽量在信誉度高的商铺使用信用卡,小商铺或街边流动摊点使用时保持警惕。

用卡方式:选择无线支付,关闭信用卡磁条交易功能;避免让店员将实体卡拿到视线外代刷,谨防卡片信息被窃取。

个人信息保护:使用实体卡时,遮挡卡号、有效期、CVV2码等信息。

更换卡片:若担心信用卡信息被窃取,可回国后到发卡行更换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