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节目由豆包AI播客生成
前两天,我在刷视频时偶然看到,佛山有八万年轻人顶着风雨,齐聚泡泡岛音乐节。现场气氛热烈,年轻人有说有笑,尽情玩乐,甚至还有林俊杰与大家一同打泡泡的欢乐场景。
很难想象,中国的音乐节历史才仅仅20多年。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节”,是在2000年的迷笛学校大礼堂举办的。那时的观众,除了歌手和乐队,还有农民工、盲流、诗人和愤青,他们共同见证了音乐节的诞生。
据统计,现在音乐节的观众中,8成以上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也就是说,当第一届迷笛音乐节举办时,现在的这些观众才刚刚出生。
正是这些年轻人,推动了音乐节市场的火爆。2023年,全国落地了500多场音乐节活动。而且,虽然国内第一个音乐节诞生于北京,演艺市场的大咖们也多来自北方,但全国各类音乐节的举办地点、观众人数、票房贡献,南方都占了九成。
这并不奇怪,南方城市经济发达,愿意给主办方补贴,行政效率还高,老百姓也愿意花钱娱乐。市场选择下,大家都去南方办音乐节也是情理之中。就像商业上最成功的科切拉音乐节,每年光是门票收益就上亿美元,它的举办地就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加州。
我知道,很多文艺青年喜欢批评现在的音乐节太过商业化。美国那边也一样,科切拉音乐节请麦当娜有人骂,请Lady GaGa也有人骂。但问题是,要想维持票房的高收入,就必须有压轴的大咖艺人。不能盈利的音乐节不能持久,艺人、场地、安保、供应商,还有各路神仙,哪里不要花钱?
这点上,我看泡泡岛音乐节的主办方想得很清楚。佛山场请来了林俊杰、吴青峰、华晨宇等大牌艺人,他们说:“大牌艺人是一切的‘锚定点’。”
国内音乐节发展到现在,商业模式基本上就是政府支持、赞助商、门票收益三方面。关于政府支持和门票收益网上讨论很多,今天就说说赞助商这个环节。
以前很多音乐节的赞助商随机性比较强,比方说音乐节在哪个城市举办,当地的本土啤酒品牌和地产开发商一般都会捧捧场。除了这些,有些参会艺人的赞助品牌也会跟着来露露脸,比如奢侈品和汽车之类。
这点上和科切拉这种商业化非常成功的音乐节还是有差距的。主要是科切拉的赞助商知道音乐节的受众群体是谁,和自己要做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泡泡岛音乐节的赞助商美团拼好饭就非常成功。
现在中国年轻人是非常反感消费主义,反感被上价值和PUA的。反而是以拼多多、美团拼好饭这样的追求性价比、价值最大化的品牌很能赢得他们的好感。
举个例子,以前去音乐节大家还会尽量穿点名牌,现在年轻人不介意扮成蟑螂听歌。
以前品牌跟年轻人沟通时喜欢强调自己的调性,但是现在,调性对于大家已经无所谓了,用户和品牌能不能产生价值认同才是关键。
我看了一下,美团拼好饭在现场支起包括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库迪咖啡、幸运咖、紫燕百味鸡、煎饺王子、王牌烧鹅等在内的11个餐饮摊位。如果参照以往的景区经验,这些品牌餐饮能在现场卖出天价,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两天时间,8万多人在这些摊位消费了100多万,人均可能就不到2块,主打一个好吃不贵,经济实惠。
你还别说,年轻人来看个音乐节,门票几百块能看这么多明星,两天时间在现场吃东西也才花个几十块。而且美团拼好饭这次还给大家准备了不少娱乐活动和现场实用器具,比如充气小沙发。
既然你不卖高价饭,还给大家发东西,那么年轻人不白吃你的。很多去参会的朋友,发微博和小红书的时候都会自发带上拼了什么。
我问了问圈子内外的朋友,不少人注意到了这次美团拼好饭的音乐节营销。区别于以往品牌都爱往高大上了整,美团拼好饭这次的音乐节赞助营销是非常实在的,关注点都是让大家吃好玩好,送个充气沙发啥的,非常接地气。
可能就是这些和以往高大上的反差,击中了价值驱动型的年轻人,自来水们在社交媒体上屡屡把美团拼好饭送上热搜,很明显就是年轻人和品牌精神共鸣了啊。
我一直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需求,一代人也有一代人钟爱的品牌。说到底,这是一个人寻找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真正喜欢什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品牌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好,是个很好的话题。这次美团拼好饭和泡泡岛的合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值得大家学习。
关注星球视频号,熟知寰宇人间事
加大星微信:Howbigstar 备注公司-职业
给我一个在看,我能撬动整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