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24”行情启动以来,已经悄然走过了一年时间。从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23日,上证指数从2748.92点攀升至3821.83点,涨幅高达39.03%。与此同时,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分别累计上涨了62.31%和103.50%,科创50和北证50更是分别上涨了118.85%和158.01%,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
在这一年间,A股市场共有1435只股票涨幅超过100%,其中上纬新材以1720.50%的累计涨幅成为期间涨幅最大的个股。从行业角度来看,申万一级31个行业全线上涨,科技股成为领涨市场的主力军,推动了A股整体估值的提升。通信、电子、综合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124.09%、121.05%和108.05%,计算机、机械设备、传媒行业也均累计涨逾80%。相比之下,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行业涨幅较小,其中煤炭行业涨幅最低,仅为2.81%。
从数据上看,过去一年市场并不缺乏赚钱效应。然而,从投资者的实际反应来看,赚钱效应似乎并不明显。实际上,不少投资者在过去一年里并未赚到钱,甚至仍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众多投资者而言,股市这一年的赚钱效应甚至不如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这短短6个交易日。在这6个交易日之后的日子里,许多投资者的投资甚至出现了亏损。尽管今年9月23日的收盘点位3821.83点高于去年10月8日的高点3674.40点,涨幅达到了4.01%,但投资者的实际感受却并不乐观。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9·24”行情初期的6个交易日表现为普涨行情,投资者普遍感受到了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然而,随后一年的行情则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行情,上涨行情更多集中在科技板块和以银行股为代表的权重股板块上。其他许多板块则处于滞涨状态,有的甚至出现了回调,股价不涨反跌,不仅低于去年10月8日的收盘价,有的甚至跌回到了“9·24”行情的起点附近。这也是“9·24”行情之后投资者难以感受到赚钱效应的重要原因。
具体分析投资者缺少赚钱效应的原因,至少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其一,不少投资者在“9·24”行情之前就已经长时间处于套牢状态,即使行情普涨,他们也未能解套。这些投资者长期处于深度套牢状态,而在最近一年的行情中,他们所持有的股票又不是市场上的热点股票。因此,尽管局部个股行情火热,大盘指数步步走高,但这些股票套牢的投资者大多数并未感受到这轮指数牛市带来的赚钱效应。
其二,不少投资者缺少赚钱效应与他们的资金量较小,无法参与科创板、北交所股票交易有关。在最近一年的行情中,科技板块涨幅最大,但科创板作为“硬科技”的代表,其投资门槛限制了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参与。同样,北交所股票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许多投资者错过了科技板块的上涨机会。
其三,拿不住股票也是让一些投资者赚不到钱的重要原因。不少投资者可以长期套牢,但一旦开始赚钱,就难以保持冷静,结果一些大牛股从他们的手上溜走。不少股票是这些投资者几块钱、十几块钱卖掉的,但现在股价已经涨到了几十块甚至几百块的价位。而让这些投资者愤愤不平的是,他们卖出的股票成了大牛股,但拿在手上的股票却表现平平,有的甚至不涨反跌。
此外,追涨杀跌也让不少投资者在最近一年的行情中一无所获。最近一年的行情总体强势,不少个股获得了表现的机会,尤其是有的个股不仅连板,哪怕是开板后买进的投资者仍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投机收益。于是,不少热衷于短炒的投资者疯狂地追涨杀跌。但遗憾的是,当他们能够买到股票的时候,往往是一轮炒作出现回调的时候。这些投资者又只好一次次地杀跌。如此追涨杀跌,一年下来,这些投资者最终并没有赚到多少钱,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投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