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国际资本加速回流中国:AI突破与政策利好驱动外资重返

时间:2025-09-19 11:21:55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国际金融报

近日,路透社报道引发全球金融圈关注:随着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叠加货币政策宽松与中美贸易关系阶段性缓和,国际资本正以显著态势重返中国股票市场。



创新突破重塑投资信心

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半导体制造及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持续突破,成为打消国际投资者顾虑的关键。尽管面临中美贸易摩擦与技术出口限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仍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数据显示,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叠加中国货币宽松政策,直接推动上证综合指数触及十年高点,香港恒生指数亦创下四年新高。

纽约单一家族办公室管理人布雷特·巴纳指出,部分海外投资者已通过本轮牛市重返中国市场,同时寻求降低对美国资产的过度依赖。这种资产配置再平衡趋势,在伦敦资产管理机构Polar Capital的决策中尤为明显——该公司将中国持仓评级从减持上调至看好,并将新兴市场组合中的中国资产配置比例从20%提升至30%以上。

全球资本配置风向转变

Polar Capital基金经理杰里·吴透露,2025年2月举办的年度投资会议吸引55名客户参与,人数较2023年增长超一倍。会议核心议题之一「DeepSeek技术突破」,直接引发市场对中国创新资产的重新估值。投资机构Cambridge Associates高级总监本杰明·洛证实,今年已收到30起关于中国基金的咨询,与2023年形成鲜明对比。

汇丰全球投资研究对298只新兴市场基金的调查显示,中国资产占比从2024年8月的22.5%跃升至2025年8月的28%,成为增长最显著的新兴市场配置板块。高盛18日报告进一步印证这一趋势: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地缘政治缓和推动外资全面回流,今年中国境内外股市市值累计增长3万亿美元。

资金流入呈现多维特征

  • 对冲基金加速布局:8月全球对冲基金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增速创数年新高
  • QFII持仓达两年峰值:海外机构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计划持有的A股规模升至高位
  • 互联互通交易创新高:北向资金单日交易量突破历史纪录
  • 港股IPO回暖:基石投资者数量超2021年历史峰值,蜜雪集团IPO获英卓投资6000万美元认购,宁德时代41亿美元定增吸引瑞银、科威特投资局参与

高盛分析指出,当前外资持有A股比例仅占总市值3%,若恢复至5%的历史峰值,将带来2000亿美元增量资金。若机构持股比例从14%提升至新兴市场平均水平50%,潜在资金流入规模达32万亿元;达到发达市场59%水平时,流入规模可能突破40万亿元。

机构参与增强市场韧性

相较于2015年主要由散户推动的行情,本轮上涨呈现显著机构化特征。8月高盛研报强调,当前市场仍存在大量「存量资金」未入场,尤其看好中小盘股表现。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认为,中国经济数据持续改善而估值保持合理,构成外资与内资协同入场的双重动力。

全球大型投资机构正在重构中国资产配置逻辑:安联全球投资将其定义为「不可忽视的独立资产类别」,Polar Capital直言看好AI技术突破带来的投资机遇。摩根士丹利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美国投资者计划增加中国投资,比例创2021年以来新高。

投资版图全面扩容

外资关注领域已从传统美国存托凭证(ADR)扩展至港股及A股市场,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国内资金方面,家庭存款向资本市场转移与企业储蓄削减形成互补,共同推动市场流动性提升。

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公司强调,当前中国股市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宏观经济数据呈现稳定改善趋势。科技、汽车、高端制造等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使其成为内外资共同聚焦的核心板块。市场正以全新视角审视中国——作为估值合理且与全球市场低相关的独立资产类别,这种认知转变正在创造持续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