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发布了一份关于港交所的深度研报,指出尽管港交所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内跑输主要指数,但市场对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中的结构性提振作用存在显著低估。
据9月18日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股票研究团队在研报中分析,港交所股价近期表现疲软,主要归因于管理层对2025年下半年投资收益的悲观预期。然而,高盛同时强调,作为港交所盈利的最关键驱动因素,现金股票的日均成交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其中南向资金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南向资金:港股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
研报详细剖析了南向资金对港股市场的深远影响。数据显示,9月至今,港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额已高达3180亿港元,较8月份的2790亿港元及年初至今的2540亿港元均有显著提升。这一增长的背后,南向资金功不可没。无论是净买入规模、日均成交额,还是对港股总成交额的贡献度,南向资金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高盛进一步估算,在港股市场总成交额的同比增长中,南向资金的贡献度高达30%至40%。其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的比例,也已攀升至约25%的惊人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南向资金不仅推动了港股市值的同比增长约50%,还与整体市场一同达到了历史峰值的换手率。
然而,市场对于本轮由南向资金驱动的成交量上涨,似乎持有比2020-2021年牛市期间更强的怀疑态度,担忧其持续性。对此,高盛明确指出,基于内地投资者的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港股市场的独特稀缺标的以及显著的估值折价(更高的股息收益率),南向资金的流入和参与度提升将是一个结构性的长期趋势,而非短期投机行为。
高盛上调港交所盈利预测与目标价
基于对南向资金结构性增长的坚定信心,以及近期强劲的交易量数据,高盛对港交所的财务模型进行了全面上调。高盛将港交所2025-2027财年的每股盈利(EPS)预测上调了3%至4%。具体调整如下:
- 2025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2.63港元上调至12.97港元。
- 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3.05港元上调至13.61港元。
- 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3.96港元上调至14.45港元。
在盈利预测上调的基础上,高盛也重新评估了港交所的目标价。报告采用三阶段股息贴现模型(DDM),并将2026年预测市盈率(P/E)维持在40倍的水平,得出港交所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为544港元,较之前的524港元上调了4%。
高盛还从两个维度提供了估值佐证:
- 历史估值对比:目前港交所的股价对应其远期市盈率,略低于历史周期中位数水平,但其盈利增长前景却依然强劲。
- 成交量-股价回归模型:一个长达20年的数据回归模型显示,在当前的成交活跃度水平下,港交所的股价理论上应在590港元左右,这暗示着当前股价存在巨大的修复空间。
综上所述,高盛认为,市场对港交所股价的定价未能充分反映南向资金带来的结构性增长红利。随着南向资金持续发力,港交所作为“卖水人”的核心价值将愈发凸显,其被低估的股价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略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