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港股市场再现极端行情,创新药概念股药捷安康(2617.HK)在8个交易日内上演"过山车":从9月8日至15日暴涨557.69%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到9月16日单日暴跌53.73%收报192港元/股,总市值蒸发238亿港元。这场惊魂24小时背后,ETF被动买入机制与指数编制规则成为市场焦点。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2014年成立的生物制药公司于2025年6月23日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3.15港元/股,上市时总市值仅52亿港元。作为典型"小盘股",其IPO实际流通股仅549万股,占总股本1.38%。
财务数据显示,药捷安康连续两年半亏损:2023年亏损3.43亿元,2024年亏损2.75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零且亏损1.23亿元。尽管核心产品Tinengotinib(替恩戈替尼)获得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认定和FDA孤儿药资格,但面对强生同类产品已抢占市场的现实,其研发前景仍存不确定性。
图源:罐头图库
转折点出现在9月8日,药捷安康同步纳入港股通标的和恒生系列9只指数,包括恒生综合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等。广发证券分析指出,基石投资者与董事长吴永谦合计持股超34%,叠加大量限售股,导致实际流通盘极小。这种股权结构下,少量资金即可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9月15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季度调整,将药捷安康纳入样本股。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包括汇添富、鹏华、银华等5家基金公司管理的9只ETF产品,合计规模371.23亿元,按2.62%的权重估算,带来数亿元被动买盘。这直接推动9月8日至15日股价飙升557.69%,9月15日单日涨幅达115.58%。
图源:罐头图库
争议焦点集中在国证指数编制方案。根据规则,样本股需满足: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无重大违规、最近一年无重大亏损、股价无异常波动等条件。但药捷安康作为上市仅3个月且未盈利的企业,其纳入是否符合审慎性原则?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指出,类似情况在A股市场早有先例:寒武纪、赛力斯分别在上涨10倍、5倍后被纳入上证50等指数,宁德时代2021年高位纳入沪深300后股价下跌。他强调:"对市值大起大落的公司,纳入机制亟待改善。"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从三方面分析指数编制缺陷:其一,多数机构设置6-12个月上市门槛,药捷安康3个月即纳入;其二,基本面数据需1-2份财报支撑评估,新股信息不充分;其三,规则应对极端情况存在滞后性。
图源:罐头图库
此次事件暴露出被动投资的双重性:既享受低成本、分散化优势,又面临极端个股风险。宋清辉建议指数基金增设"风险筛选因子",剔除高波动、无盈利成分股。这种"被动+主动风控"模式,正在成为行业转型方向。
9月18日收盘,药捷安康报183.2港元/股,较16日再跌12.43%,总市值727.12亿港元。这场极端行情警示投资者:在追逐热点时,需穿透短期市场情绪,回归公司基本面与长期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