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2025年港股回暖:投资人如何通过IPO重获Carry收益?

时间:2025-10-01 16:01:08 来源:投中网 作者:投中网

近日重温经典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再次引发深思。影片中主角紧盯屏幕分析资金流向,强调'要在雨停前找到新赛道'的场景,恰如当下港股市场的真实写照——当恒生指数年内涨幅突破20%,IPO募资额同比激增6倍时,一级市场投资人正迎来久违的收获季。

据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港股市场创下两项全球纪录:IPO募资总额突破千亿港元,1-8月新增上市公司达59家,较2024年增长37%。健康160、紫金黄金国际、劲方医药等明星企业的集中上市,不仅打通了停滞逾年的IPO退出通道,更让'Carry'这个被投资人戏称为'传说中传说'的超额收益分成机制重现江湖。

基石投资人十倍回报引爆市场

在投资行业收入金字塔中,Carry始终占据顶端位置。这种通常为利润20%的超额收益分成,在过去几年因市场寒冬和赛道切换几近消失。但2025年药捷安康(02617.HK)的案例证明,单个优质IPO即可改写基金命运——尽管遭遇0营收质疑后股价跳水,但13.15港元发行价与国庆前夕140港元现价的价差,仍让基石投资人获得超10倍回报。

投中嘉川CVSource数据显示,江北医药科技(香港)以7000万港元认购额成为最大赢家,南京地方国资背景的投资主体与注册地同城的布局颇具战略眼光。康方生物、药石科技等机构1000万-2000万港元的跟投,合肥科颖旗下科瓴安的参与,更凸显地方产业资本对创新药赛道的深度布局。

单个IPO价值抵数年管理费

映恩生物的上市表现创造了更惊人的财富神话。这家生物医药企业首日涨幅超130%,股价峰值达563.5港元,较发行价暴涨近500%。KingStar基金以100万美元种子轮投资,五年后收获6.2亿港元股权价值,实现620倍增值。华盖资本旗下基金140万美元B轮融资,四年即斩获6亿港元回报,效率更胜一筹。


若按行业普遍2%的年管理费标准计算,6亿港元收益相当于37亿港元规模基金7-9年的累计收入。这种'一个项目养活整只基金'的现象,在募资困难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某双币基金人士直言:'顺利退出才是最大信心来源,GP只有持续盈利才能保持运作。'

明星项目重塑行业格局

宇树科技的案例印证了中小机构的逆袭可能。这家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背后,既有红杉中国、腾讯等巨头的身影,也不乏凭借1.5%股权(对应17.44亿元当前估值)实现290倍回报的中小VC。该机构2.26亿元基金总规模中,仅此一项即可支撑整只基金业绩,若未来上市估值达500亿-1000亿元,更将创造'千倍回报'神话。

这种'退出-业绩-收益'的正向循环,正在重塑一级市场生态。大机构通过抢占头部项目稳定LP信心,中小机构则依靠明星项目实现翻盘。多位投资人表示,2025年港股回暖不仅是退出通道重启,更是行业信心的全面修复。当Carry收益重新成为可能,整个资本市场都感受到了久违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