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在关键工业领域的发展迈入新阶段。这一系列方案不仅覆盖了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核心行业,更在质效提升与反内卷方面提出了创新举措。
这十大行业合计占据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是推动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的关键时期,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的推出,无疑为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心。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指出,新一轮稳增长行动的核心在于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与上一轮方案相比,新方案更加注重统筹推进稳增长与促转型,通过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多方协同激发行业增长活力。
第一财经记者深入梳理发现,新方案不仅明确了各行业的量化增长目标,如石化化工、有色金属行业提出2025-2026年增加值年均增长5%的目标,电力装备行业力争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汽车行业则力争2025年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表示,此轮稳增长政策与2023年的政策内涵有着本质区别,从“量的增长”转向“质效并重”,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这一转变体现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以及叠加对低价竞争的治理,彰显出政策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
从政策部署方向来看,扩需求、优供给成为重点。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拓展海外市场。建材行业则通过绿色建材下乡、深化国际合作等方式,激活国内消费与公共需求,保障行业平稳运行。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则聚焦消费热点,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领域打造新增长引擎,增加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产品供给,并研究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开展大规模推广应用行动。
在优供给方面,石化化工行业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推动涂料、农药等大宗产品提质升级。机械行业则通过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等任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另一大亮点是对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作出了明确部署。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发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促进产业减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张龙强分析指出,当前钢铁行业供需失衡是影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方案通过调控供给总量、优化供给质量等举措,推动实现市场供需动态平衡。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则提到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铜冶炼等项目,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表示,近期新能源金属价格波动剧烈,行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加强自律行为建设,促进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与平衡性。
此外,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行业也分别强调破除内卷式竞争、规范产业竞争秩序等举措。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近一段时间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取得了初步成效。
展望未来,随着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深入实施,我国工业经济有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