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纽约时报》10月6日刊文,原题:美国经济呈现双轨格局——人工智能(AI)经济与非AI经济 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在经贸、金融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颇具争议的政策,包括大幅提升关税税率、试图干预美联储人事决策等。这些被经济学家视为“危险政策”的举措,虽未立即引发经济崩溃,却正以隐蔽方式加剧非AI经济领域的系统性风险。
当前美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双轨特征:AI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据估算,2022年AI资本支出仅占美国GDP的0.1%,但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飙升至2%。今年美国人均AI投资额预计达1800美元,若剔除AI领域贡献,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能骤降至1%左右。在AI经济支撑下,当前美国经济增速接近该数字的两倍,仅7家科技巨头就贡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近60%的涨幅。
然而非AI经济领域正承受多重压力。持续走高的关税推升通胀水平,企业招聘意愿低迷,青年失业率攀升至10.5%,创下疫情前近十年新高。更严峻的是,AI产业繁荣可能加剧资源错配——私募股权支持的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AI能源和基础设施,导致传统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面临融资困境。这种场景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如出一辙,当时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流向互联网企业。
AI经济的表面繁荣正掩盖着更深层的政策风险。美国实际关税税率已回升至4月水平,政府多次试图干预美联储利率决策,特朗普政府还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等关键职位。这种“把所有鸡蛋放在AI篮子,同时踩碎其他篮子”的政策导向,导致投资者谨慎观望、企业扩张意愿下降。移民政策收紧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
政策制定者虽无法左右商业周期,但当前经济政策正在产生可测量的负面影响。据估算,仅关税政策一项就导致美国经济规模持续萎缩0.4%,通过抑制生产力和投资阻碍经济增长。AI经济带来的短期利好,实质上粉饰了贸易战、机构干预等政策造成的长期隐患。
从历史经验看,AI作为革命性技术终将改变世界格局。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革命曾将劳动生产率从不足1%推升至3%,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并实现联邦预算平衡。但当前AI技术转化仍需数年时间,在此过渡期,政策制定者必须平衡AI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至少应停止推行削弱经济韧性的误导性政策,转而制定扩大经济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的产业政策。
(作者娜塔莎·萨林,李林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