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三家知名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负责人集体确定,标志着这些机构在关键管理岗位上完成重要人事布局。此次调整涉及三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核心决策层,引发市场对信用卡行业未来走向的关注。
高管变动集中落地
9月19日,北京金融监管局正式核准孙兴担任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的任职资格;仅一周后的9月26日,深圳金融监管局也批复了曹慰出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的申请。与此同时,据权威财经公众号“金融人事”披露,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一职将由总行零售金融部总经理旷波拟任,取代原首席信贷官金茜的兼任安排。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证实,该调整已进入内部公示程序。
业务基本面透视
根据企业预警通2024年末数据显示,在主要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以9478.43亿元信用卡透支余额领跑,中信银行(4878.82亿元)、民生银行(4772.47亿元)、平安银行(4349.97亿元)、广发银行(3928.46亿元)分列第二至五位。值得关注的是,这三家银行均处于股份制银行梯队的中上游水平。
具体来看民生银行表现:截至2025年6月末,其信用卡贷款总额降至4499.02亿元,较年初减少273.45亿元,在全行贷款占比从10.72%降至10.07%。虽然电子支付交易规模同比下降7.08%至3117.87亿元,但交易笔数增长10.57%至7.48亿笔。不良率指标则从3.28%上升至3.68%,显示资产质量承压。
平安银行同期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3948.66亿元,在零售贷款中占比22.88%,较年初下降1.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其不良率改善明显,从2.56%降至2.3%,但流通户数减少153.53万户至4539.08万户,上半年消费金额9897.71亿元。
广发银行虽未披露2025年半年报,但2024年末数据显示其信用卡透支金额降至3928.46亿元,在全行贷款占比仍达18.44%,存量卡量达1.23亿张,继续保持零售板块核心资产地位。
行业转型进行时
面对市场变化,三家银行不约而同采取两大策略:一是强化优质客户获取,通过线上权益升级、细分客群定制活动等方式扩大新户规模;二是深化存量客户经营,嵌入社交场景、推出分期优惠,并运用科技手段优化服务模型。这些举措反映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趋势。
从全行业数据看,信用卡市场正经历深刻调整。2025年上半年,14家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减少1975.72亿元至7.52万亿元,消费金额同比下降11.05%至11.47万亿元。卡量规模较2022年峰值下降超11%,连续11个季度收缩。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已降至7.15亿张。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信用卡业务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银行更注重通过场景渗透、数据驱动和体验升级来挖掘客户终身价值。这种转变既是对监管要求的响应,也是适应消费趋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王朝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