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不仅能为真相正名,更能为清白正声。近日,上市公司臻镭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郁发新在被监察机关留置仅10天后,已正式恢复工作。这一消息在财经圈与高校科研领域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其百亿市值企业家的身份,更因他同时担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双重角色。
从时间线看,郁发新于9月21日被带走调查,9月30日即解除留置,前后仅10天。这一速度在2025年以来被留置的上市公司实控人中堪称“闪电速度”,甚至超越了此前国泰环保陈柏校30天解除留置的记录。
为何郁发新能如此快速解除留置?从公告措辞可见端倪。多数被留置实控人的公告中,常见表述为“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而郁发新的公告仅提及“实施留置措施”,未涉及“立案”。这一细微差别暗示其可能以配合调查者或证人的身份参与,而非案件直接当事人,这也解释了其快速恢复工作的原因。
然而,伴随留置消息传出的,还有一笔高达2.6亿元的个人套现争议。就在郁发新被留置前半个月,臻镭科技三家员工合伙企业股东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向17家私募机构出售部分股权,交易总额达4.44亿元。作为三家合伙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郁发新个人从中分得约2.6亿元。舆论一度质疑这笔资金“来路不明”,甚至猜测其套现行为触犯法律。
但事实上,减持合规性属于证监会监管范畴,监察委通常不直接介入。郁发新此次减持通过一级市场询价转让完成,程序合规、对象明确,资金来源合法合规。这一细节也进一步佐证了其留置与套现无关的推测。
那么,郁发新被留置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这或许与其浙江大学博导的身份密切相关。作为桐庐籍“学霸”,郁发新1993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完成本硕博连读后,于2002年进入UT斯达康担任高级研发工程师。2006年,他回归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任教,并担任航天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
彼时正值我国3G时代前夜,射频芯片这一关键领域严重依赖进口。射频芯片作为无线信号收发和处理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卫星、雷达等领域,但国内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郁发新早在博士阶段就专注于射频芯片设计,回国后带领团队在这一领域持续攻坚,近十年间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为我国射频芯片自主化奠定了基础。
2015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高校教师保留编制创业,郁发新敏锐抓住机遇,开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初期他通过家人和学生代持股的方式创立臻镭科技前身,2017年政策明朗后正式接手公司,出任实控人。此后,公司业务迅速起飞,2020年营收突破亿元,2022年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市值约140亿元,郁发新个人持股比例约25%,账面身家超过35亿元。
然而,伴随财富增长的还有外界质疑。有媒体指出,郁发新团队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大多形成于2013年至2015年之间,即公司成立之前。这些成果的归属、转化过程是否合规,是否涉及职务发明与个人利益的边界问题,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如今,随着留置措施的解除,似乎也从侧面说明,郁发新在科研与商业之间的转换并未触碰法律红线。此次被留置,很可能与其在高校科研管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有关,属于配合相关部门厘清事实,而非涉嫌违法。
回顾整起事件,郁发新的“十天闪电获释”不仅反映出监察机关调查效率的提升,也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合规经营、清晰边界的产学研结合,是被认可和支持的。而他个人从学者到企业家身份的转换,也正是中国高校科研人员创业浪潮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