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国产GPU新势力!摩尔线程88天极速过会,AI芯片引领IPO热潮

时间:2025-09-29 08:12:01 来源:观点机构 作者:观点机构


观点网 2025年9月26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发布公告,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得无条件通过。从6月30日招股书申报受理到成功过会,仅用时88天,这一速度不仅刷新了2025年科创板半导体企业的审核纪录,更成为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的又一典范。

政策东风助力,摩尔线程创审核新速

摩尔线程的快速过会并非偶然。今年6月18日,科创板“1+6”新政正式落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举措。这一政策不仅提升了市场的包容性,更强化了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功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摩尔线程正是这一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

融资与股权结构:头部VC与产业基金齐聚

自成立以来,摩尔线程已完成了6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红杉资本、高瓴创投等头部VC,以及国盛资本、策源电子基金等产业基金。战略投资端更是集结了腾讯、联想、中国移动、字节跳动等产业链关键玩家。截至上会前,摩尔线程的估值已达310亿元,在“国产GPU四小龙”中脱颖而出,领先于燧原科技(估值约205亿元)、壁仞科技(约160亿元)和沐曦股份(约210亿元)。

在股权结构方面,创始人张建中直接持股11.0598%,并通过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36.36%的表决权,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员工持股平台南京神傲、杭州华傲合计持股19.27%。张建中的背景尤为引人注目,他曾在英伟达担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职务超过14年,深度参与了英伟达GPU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推广与生态构建。2020年10月,张建中以实控人身份主导摩尔线程正式运营,并全面负责公司战略规划与日常管理。

IPO募资80亿,重点投入AI芯片研发

此次IPO,摩尔线程拟募集资金80亿元,创下2025年A股半导体行业最大融资规模。其中,25亿元将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的研发,重点突破5nm制程工艺及1000TOPS级算力芯片;25亿元投入图形芯片升级项目,目标实现DirectX12Ultimate全特性支持;19.8亿元用于AISoC芯片研发;剩余1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这一募资规模相当于2024年国内GPU行业研发投入总和的18%,若按计划落地,将使摩尔线程研发人员人均经费接近国际头部企业水平。

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营收为4608.83万元,2023年增长至1.24亿元,2024年更是达到4.38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飙升至7.0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8.44%,且上半年收入已超前三年总和。在亏损端,公司也同步实现了改善。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7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16亿元下降了56.02%,较2024年下半年的8.75亿元环比下降了69.07%。对于亏损原因,招股书解释称,GPU芯片研发周期长达24-36个月,2022-2023年处于投入期,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而2024年起“曲院”“平湖”架构量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核心产品:全功能GPU与MUSA架构

全功能GPU是摩尔线程的目标,也是其业务底色。与寒武纪的GPGPU、华为海思的ASIC芯片不同,全功能GPU同时适配AI训练与推理场景,凭借灵活可编程的通用属性,无需永久性物理更改即可定义功能。尽管在能源效率上存在耗电量较高的特点,但其在应用灵活性、计算性能、开发友好性上的突出优势,使其成为AI计算场景中兼具效率与普适性的优选方案。

支撑这一目标落地的技术核心,源自摩尔线程自主研发的MUSA(摩尔线程统一系统架构)。该架构整合了统一芯片架构、专属指令集、创新编程模型及底层驱动框架,核心设计方向之一便是达成与国际主流GPU生态——即英伟达CUDA生态的高度适配,进而显著降低应用程序的迁移门槛。

自2021年起,摩尔线程基于MUSA架构,以约每年一代的速度推出了四代GPU芯片。第一代“苏堤”与第二代“春晓”架构主要着力于构建全功能GPU的基础能力,产品覆盖了从政务办公、数字孪生到云游戏等多个图形渲染场景。基于“春晓”架构打造的MTTS80,成为业内首款支持DirectX11/12的国产游戏显卡,已适配《原神》《永劫无间》等100款热门游戏。

2023年起,伴随AI算力需求爆发,摩尔线程业务重心向高毛利的AI智算产品倾斜。第三代“曲院”架构重点强化了AI训练和推理能力,并推出了AI训练卡MTTS4000。公司基于该芯片搭建了KUAE(夸娥)千卡集群智算中心,服务千亿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训练。2024年发布的第四代“平湖”架构,则增加了对FP8计算精度的支持,旨在为DeepSeek类前沿大模型训练提供万卡集群智算中心解决方案。

在算力性能方面,摩尔线程采用“平湖”架构的旗舰产品MTTS5000所实现的FP32算力为32TFlops。而当前国际主流AI加速芯片的算力水平更高,如英伟达H100可达67TFlops,AMD的MI325X更是达到了163.4TFlops。在制造工艺上,MTTS5000采用12nm制程,而国际领先企业已普遍进入更先进的3nm工艺节点。内存方面,摩尔线程采用的GDDR6可提供约512GB/s的带宽,而国际竞品则多搭载HBM3高速内存,其带宽普遍超过1.2TB/s。

此外,摩尔线程还推出了智能SoC芯片“长江”,采用了创新的异构计算架构,集成了全功能GPU、CPU、NPU与VPU等多种计算单元。在汽车智能座舱市场,“长江”SoC的综合性能表现超越了目前在中高端车型中占据主流地位的高通骁龙8295芯片方案,在提升图形渲染效果、提高内存带宽以及优化端侧大语言模型推理效率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摩尔线程的危与机:客户集中与生态建设挑战

截至2025年9月5日,摩尔线程在手订单金额约20亿元,较2024年末的8.3亿元增长140.96%,其中AI智算领域在谈项目金额超17亿元,已交付3.2亿元设备。摩尔线程的客户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22年以政务客户为主,占比73%;2023年拓展至金融信创市场,百度、京东进入前五大客户;2025年上半年互联网与运营商客户成为主力,占比达68%,中国移动、阿里云成为核心采购方。

然而,摩尔线程也面临着客户集中风险。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户贡献收入3.97亿元,占比56.63%,远超科创板“单一客户收入占比不超过50%”的隐性红线。公司在风险提示中坦言,集群类客户采购受项目投资节奏影响较大,复购周期缺乏固定规律,若主要客户减少采购或终止合作,将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从市场格局来看,英伟达在全球GPU市场占据绝对优势,2024年GPU相关业务收入达9200亿元,占据约88%的全球份额;在国内AI芯片细分领域,英伟达仍以54.4%的绝对优势领跑。摩尔线程2025年上半年在消费级GPU市场市占率已达75%,但在AI智算市场份额仍仅1.8%。

此外,摩尔线程还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的竞争压力。寒武纪凭借思元系列芯片持续发力,海光信息DCU芯片成功切入三大运营商集采体系,沐曦股份MX1芯片加速工业场景渗透并推进IPO进程。在生态建设方面,摩尔线程与英伟达在市场认知度、软件兼容性上尚未缩小差距。截至目前,其自主研发的MUSA生态已聚集300余家合作伙伴,但相较英伟达CUDA生态超1万家合作伙伴的规模,仍有明显差距。

尽管营收呈现爆发式增长且亏损持续收窄,但截至2025年6月30日,摩尔线程累计未弥补亏损已近53亿元。管理层预计最早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不过该盈利包含政府补助,扣除后将仅为微利状态。因此,摩尔线程的盈利压力尚未缓解。

展望未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并重

国产GPU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单一芯片性能转向“架构+生态+场景”的综合实力。摩尔线程此次IPO拟募集的80亿元资金将重点投入新一代芯片研发与生态建设。若能在2026年前完成技术突破,依托其“平湖”智算集群已取得的商业化进展(目前洽谈项目合同额超17亿元),有望在AI智算细分市场实现份额突破。但倘若研发进度滞后,恐将错失当前算力建设的关键窗口期。

从行业格局看,英伟达的生态壁垒、国内同行的贴身竞争,仍使摩尔线程面临“不进则退”的境地。对于即将登陆科创板的摩尔线程而言,80亿元募资能否转化为技术代差,真正坐稳“国产GPU第一股”的宝座,仍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