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自然堂营收被韩束反超,线下渠道遇冷如何破局突围?

时间:2025-10-11 03:11:16 来源:达摩财经 作者:达摩财经


出品|达摩财经

近日,第三大国货美妆公司自然堂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作为国货美妆领域的资深品牌,自然堂此次启动资本化进程,既展现了其寻求突破的决心,也暴露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

资本化进程启动,家族企业引入外部投资

9月29日,港交所披露文件显示,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自然堂”)正式提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共同担任联席保荐人。这一举动标志着这家老牌国货美妆企业正式开启资本化进程。

自然堂的发展轨迹与创始人郑春颖深度绑定。这位辽宁籍企业家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上世纪90年代投身创业浪潮,先后涉足电影放映、美容院经营等领域。2001年,郑春颖转战上海,创立伽蓝集团,即为自然堂的前身。

在股权结构上,自然堂带有鲜明的“家族企业”印记。此前,公司长期由郑氏家族全资控股,直至本次递表前,才首次引入外部力量。除两家员工持股平台外,加华资本、欧莱雅两大投资方分别注资3亿元、4.43亿元。目前,郑春颖与其弟妹郑春彬、郑春威、郑小丹合计持有87.82%股权,仍为绝对控制方;加华资本、欧莱雅旗下美町公司则分别持股4.20%、6.67%。最后一轮融资后,自然堂整体估值约达68.3亿元。

行业地位稳固,但增长节奏显乏力

自然堂在国货美妆领域颇具资历。招股书显示,公司当前位列国内国货化妆品集团第三,且自2013年至2024年的12年间,始终稳居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头部地位稳固。

然而,财务数据却透露出自然堂面临的增长压力。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2.92亿元逐步增至46.01亿元,年均保持小幅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1.47亿元、3.03亿元、1.90亿元,2024年有所回落。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6.42%至24.4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2%至1.91亿元,短期业绩增速趋于平稳。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国货美妆赛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自然堂的增长节奏已显乏力。2024年,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2145.HK)已在营收规模上实现对其的超越;同期,国货美妆头部企业珀莱雅(603605.SH)更成功突破百亿营收大关,进一步拉开差距。

线上、线下渠道布局差异显著

面对行业竞争压力,自然堂将上市募资方向聚焦于“加码营销、强化品牌、拓展海外市场”,试图通过资本化手段实现业务焕新。

作为国货化妆品头部品牌,自然堂曾将“中国第一”定为自己的发展目标。2023年初,自然堂董事长、CEO郑春颖曾提出“既要、又要、还要”的目标,即既要营收增长,又要利润大幅度增长,还要高质量增长。彼时,郑春颖提出的年度营收增长目标为18%。当年年底,郑春颖又宣称,自然堂将在2024年启动战略3.0,愿景成为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科技美妆企业。

为了实现快速增长,自然堂在营销上持续保持高投入。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的销售及营销成本分别为24.45亿元、24.06亿元、27.17亿元,占总营收之比分别为57.0%、54.2%、59.0%。

但与同行相比,自然堂的业绩增速并不算亮眼。2022年至2024年间,自然堂的营收累计增长7.2%,同期上美股份、珀莱雅的营收分别增长了153.9%、68.8%。

与上美股份、珀莱雅相比,自然堂更加重视线下渠道建设。自2021年起,自然堂开始启用数字化运营系统“一盘货”,让公司线上、线下产品库存实现统一管理。2022年底,公司副总裁李敏还表示,“不仅不会放弃线下阵地,还会加大投入。”在2025年上半年,线下渠道为自然堂贡献了30.9%的营收。

招股书显示,自2025年起,自然堂进一步强化线下渠道布局,在标杆购物中心开设自营旗舰店。今年7月,公司在深圳设首家旗舰店,另有三家旗舰店将于当年下半年在上海、武汉及重庆陆续开业。

相比之下,上美股份与珀莱雅更加重视线上渠道。以上美股份为例,2025年上半年,公司旗下韩束品牌每月均位居抖音平台美妆品牌第一。今年上半年,上美股份线上渠道的收入占比高达92.7%。同期,珀莱雅来自线上渠道的收入占比也高达95.06%。

不过,线下渠道并未给自然堂带来业绩增量,近年来该渠道收入持续缩水。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线下渠道收入由17.2亿元降至14.2亿元,今年上半年再度下滑2.58%至7.6亿元。

单一品牌依赖待解,多品牌矩阵建设提速

与其他品牌相比,自然堂对主品牌的依赖程度更高。招股书显示,目前自然堂旗下共有5大品牌,分别为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及己出。其中,自然堂品牌涵盖护肤、个护、男士护理、彩妆等多个赛道,珀芙研、美素、春夏主打护肤产品,己出则专注于儿童及婴儿护理领域。

从收入上看,自然堂品牌是公司收入的最重要来源。2022年至2024年期间,该品牌的收入占比由94.6%提升至95.6%。今年上半年,自然堂品牌收入为23.23亿元,占比94.9%。

相比之下,珀莱雅、上美股份虽同样高度依赖主品牌,但其他品牌也在培育中。今年上半年,珀莱雅品牌的营收占比为74.27%,同比下滑超5个百分点,美妆品牌彩棠的营收占比则同比增长了1.51个百分点至13.17%。同期,上美股份韩束品牌的营收占比为81.4%,同比下滑了2.2个百分点,第二大品牌一页的营收占比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至9.6%。

募资用途明确,出海计划提上日程

从募资用途上看,自然堂也正试图解决单一品牌依赖度过高、业绩增长缓慢等问题。招股书显示,自然堂计划将募资用于加强DTC(直面消费者)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加码研发扩大产品组合、升级生产设施及扩大海外业务等方面。

其中,丰富多品牌矩阵主要指通过孵化及收购等方式,拓展旗下品牌,包括拓展口腔护理及草本特色等产品类别。此外,自然堂还计划通过加码研发推进核心产品迭代。

出海也是自然堂的目标之一。公司表示,目前计划在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拓展业务,建立海外事业部等。公司还计划寻找对国际品牌的投资及收购机会。

此次冲击港交所后,自然堂能否在存量竞争中找到新增长曲线,仍有待市场观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