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A股“跌停王”退市,8万股民血本无归

时间:2025-10-10 22:05:50 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网易财经

近日,*ST高鸿被证监会一纸“终止上市”通知钉在退市板上,正式告别A股。从8月初收到《事先告知书》起,这只股票就像踩塌了刹车,35个交易日里33个跌停,股价从2.21元直坠至0.38元,跌幅逾八成。短短两个月,8万投资者被这场“断崖式”暴跌吞噬,几乎血本无归。

9年骗局被揭穿

*ST高鸿的造假之路,始于2015年,一直持续到2023年,跨度长达九年。根据证监会调查,公司通过虚构贸易、虚增收入等方式,累计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99亿元。

2025年8月8日,中国证监会的一纸《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开了*ST高鸿的造假案。

经查明,2015~2023年,*ST高鸿长期通过子公司组织和参与无商业实质的“空转”“走单”业务,主要是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虚假贸易。在这种模式下,*ST高鸿业务的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却没有实际货物流转,交易完全不具备商业实质。通过这种手法,公司在2015~2023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98.76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其中,仅2019年,*ST高鸿虚增的营业收入就占当期披露总额的49.38%,虚增的利润总额更是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4.88%。

除了财务造假,*ST高鸿还触及“欺诈发行”这一“红线”。公司在2020年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时,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2020年的虚假收入和利润数据。2021年4月,这次非公开发行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ST高鸿成功募集资金12.50亿元。这一行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也触发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去年亏损近23亿元

造假泡沫被戳破后,*ST高鸿的真实业绩早已惨不忍睹。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22.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48.32%,归母净利润亏损则扩大至1.4亿元。

风险警示更是接连不断。2024年5月,公司因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被实施“ST”,2024年8月因银行账户冻结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随后2024年财报又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面对深交所下发的“逐客令”,*ST高鸿在A股市场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一个短暂的申辩窗口,成为其理论上的最后生机。

9月30日,*ST高鸿收到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不过,依据相关规定,*ST高鸿拥有申请听证或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具体而言,*ST高鸿应在收到告知书之日起的5个交易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深交所提出听证申请,并说明具体事项和理由;如果选择提交书面陈述和申辩,则时限为10个交易日内,“逾期视为放弃听证、陈述和申辩权利”。

一旦深交所最终决定终止其上市,*ST高鸿的股票将按照规定转入新三板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进行挂牌转让。关于转板的具体事宜,公司表示将另行公告。

年内已有25家A股公司退市

过去5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2020年到2024年,A股退市企业家数分别为16家、22家、43家、46家、55家。

去年退市新规出台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证监会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今年以来已有25家A股公司完成退市,原因包括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吸收合并等多种类型。其中,有3家公司选择主动退市。

截止目前,除*ST高鸿以外,已在退市整理期的紫天退、已收到股票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的*ST广道、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ST东通等即将退市。

有专家表示,目前财务造假分工细化、产业化、链条化的特征日益明显,特别是一些财务造假的环节当中,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虚假的贸易、流水,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虚假发票、虚假资金循环等等。这些造假环节作用突出,而且获利巨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