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香港高院裁定:许家印550亿资产冻结,家族信托或遭击穿?

时间:2025-10-10 22:04:3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许家印的境外资产处置迎来重大进展。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初审法院(以下简称“香港高院”)裁定,中国恒大集团的清盘人成为许家印家族相关资产的接管人。此前,香港高院已对许家印名下资产发布全球禁制令,明确禁止其处置全球范围内价值上限为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0亿元)的资产。



33家境外公司、豪车、私人飞机被接管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香港高院获取的起诉书,中国恒大的清盘人要求冻结的许家印家族资产涉及33家境外公司及7个以许家印本人或境外名义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本次判决中,香港高院允许清盘人接管上述境外公司,7个相关银行账号均已被冻结。

在被冻结的银行账户中,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星展银行的账号由许家印直接实名持有。另有4个工商银行账户通过4家境外公司持有,其中两家公司实控人为许家印,另外两家实控人为其前妻丁玉梅。

具体接管资产包括位于中国香港、英国、美国的多处物业,以及私人飞机、豪车、游艇等。其中,两辆劳斯莱斯幻影的车牌分别为中国内地车牌粤A98888和中国香港车牌HD3333(HD3333为原中国恒大股票代码)。


33家境外公司分布在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部分由许家印直接持有,部分由丁玉梅持有,还有一家英属维京群岛公司由许家印的儿子持有。

此前,香港高院已要求许家印向清盘人披露所有单项价值不低于5万港元的资产(包括本人名义或他人名义持有、境内或境外资产),并说明被禁止处置的资产是否已被出售。但许家印未遵守资产披露命令,中国恒大的清盘人遂于今年4月向香港高院申请接管其全部相关资产。8月25日,中国恒大已在港交所正式摘牌退市。


23亿美元境外家族信托或遭击穿?律师解读风险

市场消息称,香港高院此举意味着许家印海外信托可能被“穿透”。据媒体报道,许家印夫妇早在2019年前后就在美国设立了高达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3.8亿元)的单一家庭信托基金,指定两名儿子为受益人。信托设立的表面目的是实现家族财富的跨代传承和资产保护,使家族资产在债务风险来临时能够隔离于债务人的责任范围之外。巨额信托资金主要来源于许家印夫妇多年来从恒大获取的股息分红和套现所得。自恒大上市以来(2009-2022年),两人合计分得红利逾500亿元。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判决书中并未发现有关信托的直接判决。但法官引用了一个国外判例,该判例的法官判词提到:“即便资产被置于全权信托中,若实质事实表明相关被告可控制该全权信托的运作,则法院仍可针对该全权信托行使‘沙布拉禁令’,资产置于全权信托的行为无法阻碍该禁止令的行使。”

一位资深律师解释称,法官的意思是,即使某个人在法律文件上不是资产的“所有者”(比如资产放在信托或公司里),但只要他能实际控制或支配这些资产(比如有权决定怎么投资等),法院就可以把他视为资产的实际掌控人。如果一个人设立复杂的信托或公司网络,目的就是为了隐藏资产、逃避债务或法律责任,那么法院完全有权力“穿透”这些层层伪装,直接冻结或执行这些资产。

也就是说,如果许家印夫妇设立的家族信托,实质上仍然由他们控制或者被认为是蓄意隐藏资产逃避债务的话,也有可能被击穿。

家族信托风险隔离功能受挑战

家族信托的重要优势在于,委托人可以借助信托资产的独立性来隔离风险,避免因企业经营风险、婚姻风险等导致的家族财产分割问题,因此备受高净值客户群体青睐。但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过家族信托被击穿的案例。

此前,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设立在境外的家族信托就曾被击穿。根据新加坡高等法院的判决书,法官认定张兰为家族信托项下资金的实际权利人,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第一,在家族信托成立之后,张兰仍可自由地从银行账户为自己转账。第二,在接到中国香港冻结令通知和新加坡冻结令之前,张兰急于转出家族信托项下资金。第三,张兰的代理人在向家族信托项下资金所在银行发送的邮件中明确提到,家族信托项下有关银行账户为张兰所有,并要求“被及时告知账户资产的变化”。

据此,新加坡高等法院认为,虽然有关资金在家族信托名下,但张兰为该等资金的实际权利人,张兰设立该家族信托的目的在于规避债权人对其名下财产的执行或索赔。

大成律师事务所家族办公室法律中心执行主任王旭律师(TEP)认为,应当从两个层面来看待信托被击穿的问题。法律设计层面,当委托人在信托契约或信托架构上保留了对信托财产的过多控制权,且权利保留导致信托财产能够被委托人自由支配,信托被“击穿”的可能性则会明显增加。实践操作层面,即使家族信托的委托人在表面上没有保留过多权利,但如果委托人的所有指示,受托人都“不假思索”的严格执行,这种情况就可能属于实质虚假信托,其资产保护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黄婉银

编辑|段炼 魏官红 杜波 易启江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 nbd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