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银河通用闻爱荣:北京独角兽如何用太空舱破解具身智能难题

时间:2025-09-17 03:38:15 来源:节点财经 作者:节点财经



采访 / 崔大宝
来源 / 节点财经

北京入秋后,颐和园的凉风裹挟着科技与文化的气息。在这座皇家园林的一角,由海淀区主办的“海淀之夜”活动上,银河通用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智源学者王鹤博士发布了全球首个融合具身智能与中华文化的“颐和园×海淀有礼”联名太空舱,并宣布其正式开启常态化运营。

作为一家专注于具身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机器人的北京企业,银河通用从诞生之初便与海淀结下深厚渊源。王鹤曾公开表示,自己从出生到创业始终扎根海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海淀在政策、场景、资源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此次与颐和园管理处、海淀文旅集团的合作,既是其技术落地的首次尝试,也是海淀区“科技+文化”融合战略的典型实践。



太空舱: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试验场”

9月12日的“海淀之夜”上,银河通用发布的“颐和园×海淀有礼”联名太空舱引发关注。这款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最小仅9㎡空间,却能24小时自主运营,售卖饮品、文创、药品等高频商品,支持冷藏/冷冻等多种形态。据测算,单舱日均服务超千人次,周边人流提升30%-40%,成为激活区域消费的新引擎。

太空舱的核心运营由银河通用自研的机器人Galbot完成,可实现语音接待、下单支付、精准抓取与商品递送,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这一模式不仅为颐和园等文旅场景创造了沉浸式体验,更通过“科技+文化”的融合,为全国智慧文旅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融资潮下的技术落地挑战

2025年,具身智能赛道融资热潮涌动。数据显示,截至8月,行业融资总额近280亿元,融资事件达144次。然而,资本的关注点逐渐从技术概念转向商业化本质:技术如何落地?机器人如何与场景深度结合?

银河通用的答案已现雏形。今年6月,其完成11亿元人民币融资,创下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单笔最大纪录。这家“北京海淀制造”的独角兽企业,正通过太空舱等场景探索技术赋能的路径。

节点财经在活动现场独家专访了银河通用副总裁闻爱荣,深入了解了太空舱从产品到落地的全链条逻辑。

对话闻爱荣:太空舱的实战与未来

01 用户体验:交互与效率的双重攻坚

崔大宝:体验太空舱后,用户端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闻爱荣:自8月7日在北京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首发以来,太空舱已收到全国多城问询并落地部分点位。用户反馈集中在两点:一是希望机器人语音交互更拟人化,沟通更自然;二是期待取货速度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已将“提升交互性”和“加快取货速度”列为优化重点,全力解决售卖场景中的互动问题。

崔大宝:太空舱的推广计划如何?
闻爱荣:今年核心计划是“十城百店”,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苏州等超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达、科技接受度高,项目已同步推进。



02 成本与盈利:选品与流量的双重驱动

崔大宝:太空舱的运营成本和盈利模式如何?
闻爱荣:经济模型依赖两大核心:一是选品与供应链。例如在颐和园落地的首个文旅太空舱,通过联名文创产品兼顾文化属性与用户需求,后续将持续优化供应链,打造差异化商品。二是订单量支撑。机器稳定性方面,太空舱每分钟可完成1单,24小时运营将进一步提升订单量;点位选择上,优先景区、商圈等高频场景,保障基础客流。

03 SKU动态适配:场景化选品的灵活策略

崔大宝:太空舱的主推品类和SKU数量如何?
闻爱荣:选品逻辑是“贴近民生、结合场景”,SKU随场景动态调整。商圈场景以咖啡、饮品为主,满足快节奏需求;景区场景采用“文创+饮品”组合,如颐和园的“海淀有礼”系列。未来将根据季节和用户需求调整品类,保障灵活性。

04 传统零售对比:流量、成本与延展性的三重优势

崔大宝:与自助售货机、便利店相比,太空舱的优势是什么?
闻爱荣:太空舱自带流量IP,新形态刺激消费,易引发社交传播;自助售货机形态传统,吸引力弱;便利店依赖人工,部分用户存在消费顾虑。毛利方面,太空舱客单价6-20元,无人力成本,硬件成本随规模化下降。长期看,太空舱可通过广告合作、供应链招商等拓展盈利渠道,而人力成本呈上升趋势。



05 技术壁垒:全链路稳定性的正向循环

崔大宝:银河通用的技术核心壁垒是什么?
闻爱荣:技术壁垒是“多技术协同+高确定性落地”的综合能力。硬件稳定性上,机器人产品已达到应用级标准,支撑开放式园区稳定运营;泛化抓取与模型能力上,货架采用1:1紧密叠放设计,支持任意货品摆放。随着“十城百店”计划推进,运营数据将反哺大模型,形成“布点越多→数据越多→技术越强”的正向循环。

崔大宝:如何看待竞争对手?
闻爱荣:与其盯着竞争对手,不如专注自身迭代。我们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06 多业态布局:从ToC到ToB+工业的矩阵

崔大宝:除了ToC太空舱,银河通用在ToB服务上有哪些布局?
闻爱荣:业务布局形成“ToC+ToB+工业场景”的多业态矩阵。ToB零售方面,聚焦“即时零售15分钟到家”场景,北京已落地10多家前置仓,机器人可100%承接订单,提升配货效率。工业场景方面,已与头部汽车企业合作,并与德国博世成立合资公司,解决工厂内人力密集型环节的痛点。2025年起将重点发力工业场景商业化,拓展搬运、分拣的应用范围。



07 企业内核:科学家+企业家的双基因驱动

崔大宝:作为“科学家创业”企业,如何平衡技术研发与商业化?
闻爱荣:银河通用的核心优势是“创始人基因互补”,通过“科学家+连续创业者”的双核心架构,实现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的平衡。创始团队在具身大模型领域拥有百篇国际论文和十余年人工智能从业经验,兼具研发实力和量产经验。

崔大宝: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闻爱荣:尽管具备政策、客户、场景优势,但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行业标准未统一,影响规模化效率;二是售后服务与保修体系待完善;三是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节奏匹配难。我们愿景是让机器人成为零售新基建,推动业态更高效、更具体验感。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