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阳光电源:A+H双轨并进,储能出海引领新篇章

时间:2025-10-14 08:03:25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

“一个大学老师,带领国产逆变器突围”——《大国光伏》一书中的这句话,精准概括了阳光电源(300274)创始人曹仁贤的创业历程。从1997年以50万元启动资金创办企业,到如今总市值近3000亿元的A股光伏龙头,阳光电源不仅站稳了逆变器“一哥”的地位,更在储能领域蓄势待发。近日,公司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拟冲击“A+H”双轨资本布局,标志着其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



A+H双轨资本布局:全球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登陆A股市场近14年后,阳光电源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开启第二个IPO进程。这一动作并非偶然,而是公司全球化布局的必然选择。当前,阳光电源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销售网络,海外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3.44%跃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8.3%,首次超越国内市场。

创始人曹仁贤的资本野心不止于此。2024年,公司启动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此外,旗下阳光新能源于2024年末收购泰禾智能控制权,进一步拓展产业版图。这些动作表明,阳光电源正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储能业务出海和全球化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业务重心切换:储能营收占比首超逆变器

阳光电源的业务转型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清晰显现。今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营收达178.03亿元,占营收比重40.89%,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占比35.21%)。这一拐点标志着公司从单一逆变器供应商,向“储能+逆变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成功。

业绩增长同样亮眼。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02.57亿元增至778.57亿元,归属净利润从35.93亿元增至110.36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归属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盈利规模居A股光伏企业之首。

储能市场的爆发是核心驱动力。据国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机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锂电储能装机容量达109GWh,同比增长68%。阳光电源表示,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乐观估计30%,公司上半年发货量已接近去年全年,下半年有望继续增长。

海外布局加速:全球服务网络覆盖五大区域

阳光电源的出海战略已进入收获期。目前,公司在海外设立超20家分支机构、60多家代表处,构建全球五大服务区域,拥有超520家服务网点和数百家渠道合作伙伴。产品批量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占比持续攀升。

财务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地区(含港澳台)营收约253.7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8.3%,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为43.44%。国内市场营收占比则从56.56%降至41.7%,显示海外业务已成为增长主引擎。

财务隐忧:存货与应收双高,现金流改善

资本扩张与业务转型的同时,阳光电源的财务压力也浮出水面。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达274.99亿元,应收票据16.02亿元;存货金额297.06亿元,居高不下。天使投资人郭涛指出,应收账款规模过大易导致现金流承压,存货高企则意味着库存积压成本上升,占用大量营运资金。

同期末,公司货币资金198.7亿元,但存在长期、短期借款合计96.15亿元。此外,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分别达169.41亿元和189.21亿元。不过,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3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04亿元大幅改善,显示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上半年继续加大力度,达20.37亿元,同比增长37%,为技术领先和业务拓展提供支撑。

针对财务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阳光电源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这家从大学实验室走出的光伏巨头,能否在A+H双轨资本布局下,持续领跑储能与全球化赛道,市场正拭目以待。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