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裕太微连亏六年半,以太网芯片龙头何时实现盈利突破?

时间:2025-10-14 03:13:04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

编辑|韩迅

在半导体产业的细分赛道中,以太网芯片虽属小众领域,却深度支撑着数据通信、工业互联等关键场景的底层连接需求。作为国内以太网芯片行业的龙头企业,裕太微(688515.SH)近期股价突破120元大关,市值一度逼近百亿元,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然而,在资本热捧的背后,公司已连续六年半陷入亏损困境,其何时能实现盈利突破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营收高增与持续亏损并存,盈利拐点何时显现?

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裕太微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43.41%,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1.04亿元。这一“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折射出半导体行业周期波动与企业战略投入的双重压力。回顾其财务表现,公司营收从2019年的133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4.03亿元峰值后,2023年受行业周期下行影响骤降至2.74亿元,2024年回升至3.96亿元;而净利润则连续六年半为负,2019-2024年累计亏损超5.2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幅度虽同比收窄,但仍未扭转亏损态势。

核心矛盾在于:一方面,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导致产品价格承压,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为保持技术领先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55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70.0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以投入换增长”的策略虽巩固了市场地位,但也加剧了短期财务压力。

产品矩阵完善与新兴市场拓展,双轮驱动增长

面对挑战,裕太微通过“完善产品矩阵+拓展新兴市场”双策略破局。在产品端,公司聚焦高速率、高集成度方向,形成七大核心产品线:

  • 网通领域:千兆系列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完成单口至8口全布局,2.5G系列推出4口产品,千兆交换机芯片实现2口至24口全系列覆盖,新增16口、24口型号满足中小企业高端口需求,并通过物理层与交换芯片深度耦合,为运营商、家庭网络、企业网客户提供高集成度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营收同比增长88.34%,交换机芯片贡献1318.79万元营收,成为新增长点。
  • 车载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升级,车载以太网通信芯片需求爆发。裕太微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规模化量产,搭载于国内主流新能源车型;千兆产品出货量随智能座舱升级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车规级芯片营收达1415.21万元,同比暴涨215.48%。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首款自研车载以太网TSN交换芯片已完成大规模送样验证,导入大部分主流车厂,预计年底前量产;基于HSMT协议的车载高速视频传输芯片也将于年底问世,可满足200万-800万像素摄像头传输需求,进一步完善车载产品矩阵。
  • 机器人领域:依托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技术积累,公司开发出适配机器人运动控制的通信产品,已在工业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原型机中落地应用,部分场景覆盖客户原型开发及测试阶段需求。

核心观点:关注汽车与工业市场机遇,盈利突破需三大信号

当前,裕太微车载以太网芯片业务已进入放量期,与头部车企的合作深化有望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引擎。然而,受行业竞争和高研发投入拖累,其盈利端仍面临较大压力,短期扭亏为盈难度较大。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三大维度以判断其成长潜力:

  1. 车载TSN交换芯片量产进度:该芯片作为新一代车内智能化通信架构的核心器件,其量产规模及主流车企订单落地情况将直接决定短期营收增量。
  2. 工业与机器人领域商业化节奏:以太网芯片在工业控制、人形机器人等场景的落地速度,可能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3. 毛利率修复态势: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带来的盈利弹性,是盈利改善的核心信号。2025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虽同比提升,但仍需关注其持续性。

长期来看,随着5G带宽升级、网络应用场景拓展,2.5G及以上速率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以太网主干网演进,也将持续带动高速有线通信业务需求。裕太微若能在技术迭代中保持领先,并有效控制成本,有望逐步缩小亏损,实现盈利突破。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