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陈颐
编辑 | 方展博
这个国庆黄金周,高德地图以“扫街榜”为突破口,完成了从导航工具到生活平台的华丽转身。用户不再只是用它“带路”,更用它“找路”——找好吃的餐厅、有趣的景点、甚至无障碍的厕所。
数据显示,扫街榜上线仅23天,累计用户就超过4亿;黄金周期间,高德日活跃用户数(DAU)一度突破3.6亿。这一数字背后,是高德从“工具”到“入口”的质变:它不再只是告诉你“怎么去”,更在帮你决定“去哪里”。
过去,高德是“用完即走”的导航工具;现在,它是“刷得停不下来”的生活平台。找餐厅、订酒店、查景点,甚至刷“扫街榜”找小众路线,已成为用户的常规操作。
在深圳工作的李先生,是一名新能源车主。他分享道:“高德的‘新能源导航’特别好用,能提前规划充电站,标清充电桩位置、功率和空闲数量。‘未来用时’功能还能预测到家时间,误差不超过10分钟。”
热衷Citywalk的上海白领小王,则通过高德的“城市宝藏路线”发现了许多人少景美的小众景点。“不用看千篇一律的攻略,跟着高德就能探索新地方。”
此外,高德推出的“无障碍导航”功能,已覆盖全国69座城市,为带娃、带行李或坐轮椅的用户规划无台阶路线。这些看似琐碎的功能,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高德的逻辑很清晰:以导航为流量入口,通过解决出行场景中的痛点,延伸至更广阔的本地生活服务。从找充电桩到找母婴室,再到找厕所,高德正逐步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管家”。
9月10日,高德上线“扫街榜”,这一由CEO郭宁亲自带队、保密研发三个月的功能,标志着阿里对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正式总攻。
传统点评模式依赖主观评价,如文字、星级和照片。但这些内容生产成本低,易被操纵,导致用户信任感下降。高德则换了一种思路:用“行为数据”替代“主观评价”。
扫街榜的评分基础是用户的真实行为:导航去了哪家店?走了多远?多久去一次?这些数据难以造假,且能真实反映店铺口碑。
图源 / 高德扫街榜微博
具体来说,扫街榜基于四个维度: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距离和人群宽度。例如,广西北海的“越乡小厨”凭借高导航到店人数和复购率,成为全国第一名。老板顿洋洋表示:“我不懂营销,只知道把菜做好。”
高德还引入芝麻信用,信用分高的用户评价权重更大,新注册“小号”权重则被降低。这套“行为数据+信用体系”的设定,旨在挤掉榜单里的水分,让用户看到更真实的信息。
效果显而易见:扫街榜上线当天,活跃用户突破4000万;黄金周期间,烟火小店流量增长300%,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0%。
扫街榜的野心不止于餐饮指南。它背后是高德对“线下世界”和“数字服务”连接点的深度布局。
每天,数亿人打开高德搜索地点、规划路线、导航到店。这些行为数据汇聚起来,让高德形成了对城市运转、区域热力和消费动向的动态理解。哪里在升温?哪种消费在兴起?哪家店真的受欢迎?高德都能看出个大概。
这种能力,让高德从“工具”升级为“入口”。它能在你“去哪里”的决策过程中,提供符合需求的建议。例如,你准备去某个商场吃饭时,高德可能会推荐:“附近还有一家评分更高、很多人专程开车去吃的店,要不要看看?”
这种“导航+”的模式,比纯粹的点评模式更自然。你本来就要用高德导航,它只是在你导航的过程中,给你符合需求的建议,无需改变使用习惯。
图源 / 高德扫街榜微博
高德的角色类似于“空间操作系统”,它连接线下世界和数字服务,成为承载和调度各种本地生活服务的基础平台。具体来说,这套系统依赖三层核心能力:
第一层是感知:通过导航和定位,实时感知海量用户的位置与轨迹。这是高德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最大优势。
第二层是理解:借助大数据与AI技术,读懂这些足迹背后的群体意图和偏好,判断哪些地方是真正受欢迎的。
第三层是服务:将理解后的结果,转化成具体的服务和产品,再反馈给用户,帮助他们做出线下决策。扫街榜和那些隐藏服务,就属于这一层。
这三层形成一个循环:更多的行为数据带来更深的理解;更深的理解催生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当这个循环持续加速,高德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话语权就会越来越大。
高德在这个黄金周的高存在感,并非偶然。它争的不是某个“到店”场景的一城一池,而是未来“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定义权。
扫街榜上线不到一个月,已经让人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如果高德能守住“用脚投票”这个原则,持续提供可靠的参考,它有望成为本地生活服务中最具潜力的平台之一。
它也证明了,在本地生活服务这个市场,除了流量和补贴,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用真实行为数据构建信任,用技术和服务重塑规则。
*题图来源于高德地图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