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别再闭门造车:新能源车安全设计需直面现实

时间:2025-10-14 03:00:44 来源:星球商业评论 作者:星球商业评论


*此节目由豆包AI播客生成

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5分许,成都天府大道发生一起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据警方通报,邓某驾驶的小米Su7 Ultra与另一辆轿车相撞后,车辆失控越过中央绿化带并起火燃烧,导致驾驶员邓某不幸遇难。这起事故不仅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更引发公众对新能源车安全设计的深度质疑。

现场视频显示,多位市民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试图破窗救援,但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后完全失效。消防人员抵达现场后,不得不使用电锯和锤子等工具才得以打开车门。从行车记录仪画面可见,涉事车辆在事发前已出现异常行驶状态,车速一度达到100-150km/h,最终在躲避右转车辆时失控撞向绿化带。


针对网友热议的酒驾问题,警方通报已确认驾驶员存在饮酒行为。但值得关注的是,车辆碰撞后车门无法从外部开启的致命缺陷,与驾驶员是否酒驾并无直接关联。从现场照片看,车头和驾驶舱并未出现严重结构性损毁,这更凸显出车门设计存在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新能源车行业普遍采用的电子门锁+隐藏式把手设计,在事故场景中暴露出重大缺陷。多数车型虽配备备用电池供电和机械门把手双冗余系统,但当备用电源失效且驾驶员昏迷时,隐藏在手套箱或车门储物盒的机械解锁装置根本无法及时使用。更严峻的是,部分车型完全取消外部把手的设计,使得救援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这一行业痛点已引起监管部门重视。今年国庆前夕,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每个车门(不含尾门)必须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若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失控等事故,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外把手开启。

该技术要求直指当前新能源车设计的核心矛盾——当电子系统失效时,如何确保最基本的物理逃生通道。据统计,2024年以来已发生多起新能源车事故后车门无法开启的案例,涉及比亚迪、问界、蔚来、特斯拉等多个品牌。此次小米Su7事故再次为行业敲响警钟:在追求智能化设计的同时,绝不能牺牲最基本的安全底线。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半年前安徽发生的另一起小米Su7事故中,笔者就曾强调:涉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产品,厂商的危机意识必须超越消费者。如今历史再度重演,当行业沉浸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技术狂欢中时,基础安全设计的迭代升级显然已刻不容缓。

关注星球视频号,熟知寰宇人间事
加大星微信:Howbigstar 备注公司-职业
给我一个在看,我能撬动整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