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持续升温,资本正将目光投向农业科技领域。近日,农业无人机领域传来重磅消息——国内农业机器人领军企业极飞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农业无人机第一股”。
农业无人机“新农具”崛起,极飞科技领跑行业
与大众熟知的消费级无人机不同,极飞科技深耕农业场景,其产品矩阵涵盖精准喷洒的农业无人机、自动驾驶的农业无人车等,服务于中国广大农民群体。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极飞科技以10.7%的市占率位居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第二,农业无人机领域市占率达17.1%,与大疆形成双雄格局。
极飞科技的崛起恰逢中国农业转型关键期。农村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背景下,其农业无人机展现了显著优势:一台设备日均可完成2000亩农田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数十倍,且大幅降低农药中毒风险。以新疆“超级棉田”项目为例,3000亩棉田仅需两人管理,亩产量突破529公斤,成为新疆高产农场标杆。
极客创始人彭斌:从微软MVP到农业革命者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的转型故事颇具传奇色彩。这位1982年出生于福建三明的技术极客,自幼展现天赋,初中组装航模、高中调试电路,后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造,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后仅两年便获“微软最有价值专家”称号。
2013年新疆之行成为转折点。目睹棉农背负药箱在烈日下劳作,彭斌萌生用无人机替代人工的想法。尽管初期改装消费级无人机失败,但他迅速调整方向,专注农业场景定制,推出稳定性更强、定位精度更高的专业农业无人机。
商业模式上,极飞科技经历多次迭代。2016年首代植保无人机因成本过高遇冷后,公司转向直营服务模式,组建超400人团队深入田间。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2017年转型经销商服务模式,首年营收即突破亿元。
产品矩阵完善,构建智慧农业生态
目前,极飞科技已形成完整产品体系:P系列农业无人机可配置多种操作系统,执行喷洒、播撒、运输等任务;R系列农业无人车车宽仅80厘米,能在果园、大棚等复杂环境作业,搭载的睿喷系统实现变量施药,提升农药利用率。
公司正从硬件供应商向智慧农业服务商转型。通过空中无人机、地面无人车、地下物联网传感器的协同,结合农业操作系统形成数字农业闭环。这种“苹果式”封闭生态策略,与大疆“安卓式”通用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
挑战与机遇并存,全球化布局破局
尽管极飞科技在农业场景深度定制上占据优势,但面临大疆的激烈竞争。2024年数据显示,大疆在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达63.9%,极飞科技为20.8%。此外,公司过度依赖无人机硬件销售,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占比达89%,研发投入较2022年缩减近60%。
全球化成为破局关键。2024年极飞科技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28%至3.71亿元,占比提升至34.8%。与全球农机巨头凯斯纽荷兰的合作,将助力其打开拉美市场。但国际贸易政策风险如影随形,招股书提示美洲市场关税变化可能导致利润率下降超10个百分点。
政策红利释放,资本看好智慧农业前景
极飞科技选择此时冲刺港股,恰逢政策东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低空技术与人工智能并列,强调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农业农村部计划到2026年将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30%以上。
资本市场对农业科技赛道热情高涨。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9.8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增至237.8亿美元。华为预测,到2035年全球农业将迈入智慧农场时代,无人机和机器人将完成80%以上田间作业。
财务数据方面,极飞科技2024年扭亏为盈,净利润7040.7万元,毛利率从2022年的17.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4.3%。但招股书也揭示隐忧: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367万元,且面临专利侵权索赔风险。
IPO成关键压力测试,行业风向标意义凸显
此次IPO对极飞科技至关重要。成功上市将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扩展全球销售网络、加大研发投入和建设新总部。但公司需在短期盈利与长期投入、硬件销售与生态建设、国内深耕与全球扩张间找到平衡点。
联合创始人龚槚钦指出:“农业正走向‘工业化’,数据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极飞科技的IPO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农业科技行业的重要风向标。其表现将决定资本是否继续押注这场田间地头的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