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小米汽车醉驾事故频发:车门打不开引热议,谁该担责?

时间:2025-10-13 22:15:03 来源:野马财经 作者:野马财经



小米汽车醉驾事故再引热议:车门无法打开谁之过?

作者 | 方璐 姚悦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涉事车辆为小米SU7。据《大河报》报道,该车与前方同向小型轿车发生碰撞后越过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驾驶人邓某某(男,31岁)不幸身亡。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故发生后,“成都一车辆起火多人救援打不开门”“小米汽车门把手”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这并非小米汽车首次因事故引发舆论关注——今年3月底,三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碰撞起火当场殒命,当时“为何撞到护栏自燃”“为何车门会锁”等问题已引发全民热议。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曾公开表示此事“对小米打击巨大”,并承诺不回避责任。

01 成都事故现场:多人“拳打脚踢”未能打开车门



据“第一财经”援引网友视频显示,涉事小米SU7高速行驶中与绿化带发生碰撞,随后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一名车主的行车记录仪显示,车辆碰撞前从右侧飞速驶过,碰撞后迅速燃起大火。现场视频中,多名路人试图救援,4人合力“拳打脚踢”试图打开车门,但未能成功。此后,有现场人员使用灭火器对车辆进行灭火。

此次事故与今年3月底的安徽高速事故如出一辙。当时,一辆小米SU7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车头基本全毁。有自称系车乘人员家属的网友表示,“车辆撞击护栏导致车门锁死,电池爆燃,车上三人活活烧没了。”

针对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小米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从网友发布的视频看,事故中车后侧车窗是“下降的”,可能在撞击后导致车窗下降,主驾车门变形,“可能车门变形也会导致车门打不开,但具体原因不清楚”。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曾分析称,理论上新能源车会有机械门锁和电子门锁,在发生紧急交通事故情况下,该类锁都会自动打开。但一旦事故导致车身变形,即使车门自动解锁,车内人员也可能无法打开车门。不过,“界面新闻”援引一位造车新势力产品经理的话说,即使车身变形无法打开车门,汽车公司也需要保证后备箱可作为紧急逃生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小米SU7标准版车主表示,小米产品手册详细提供了从后备箱紧急逃生的方法。结合此次成都事故当事人涉嫌酒驾的情况,人在醉酒状态及驾驶过程中,要求瞬间判断并做出正确行为反应是极有难度的。

02 事故频发背后:小米汽车安全性能受质疑



今年9月份,国家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针对隐藏式门把手在事故后的功能、操作空间等提出新要求。该标准旨在提升救援便利性,有望加速行业安全设计的规范化进程。

尽管警方已明确成都事故主因是酒驾,但小米汽车仍不得不面对强舆论关注。10月13日,小米股价下挫5.71%,截至收盘每股报收于49.08港元,总市值1.28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7万亿元)。

一有事故即上热搜,与小米的网红体质和雷军高调造车高度相关。2021年3月30日,小米高调宣布造车,雷军立下豪言壮语:“我们亏得起!”此后,小米汽车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前述小米内部人士坦言,“可能大家对这辆车的关注度确实很高,但不要一定认为出了事故就是小米的车有问题,这对我们品牌伤害很大。满大街都跑汽车,每天各种各样的事故,一到小米‘确实会被放大’。”

03 小米SU7销量与召回:智驾技术仍存争议



据湖北《长江日报》报道,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9万辆。召回理由为“辅助驾驶功能”缺陷。2025年以来,小米SU7已进行了两次召回,合计召回汽车14.78万辆。

在交付量方面,上牌数据显示,2025年前8月,小米汽车销量达22.48万辆,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约64%。然而,销量增长的同时,安全性能问题也备受关注。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表示,现在不少消费者会把高阶自动驾驶等同于无人驾驶,事实上,目前绝对的自动驾驶技术还不具备完全上路的时候,很多测试数据都没有得到验证。“在上路过程中路况复杂,智能系统没有人聪明,汽车就做不到像人一样的预判。”

林示还指出,极端场景处理仍然是自动驾驶的痛点,特斯拉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成功率只有92%,雨雪天激光雷达性能更要下降30%。虽然自动驾驶发展很快,但主导车辆的依旧是人,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没有修改。此前发生的辅助驾驶的事故,几乎全部都是车主承担责任。

张翔表示,智能驾驶系统软件非常复杂,而现在智能汽车还在一个普及的阶段,智能驾驶系统存在漏洞的可能性,不排除一部分交通事故是软件漏洞。现在车企的数据都不会交给第三方托管,出了事故后,车企既扮演运动员,又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车企提交的事故车数据很难辨别真伪。

结语:小米汽车安全吗?

作为新兴汽车品牌,小米汽车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从销量增长到事故频发,从车门设计争议到智驾技术漏洞,小米汽车的安全性能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你认为小米汽车安全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