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大疆降价风波:影石趁势崛起,智能影像市场格局生变

时间:2025-10-16 09:08:10 来源:豹变 作者:豹变



「核心提示」
从市场宠儿到用户声讨,大疆的降价策略为何引发信任危机?影石借势推出补偿政策,智能影像设备市场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作者 |陈法善, 刘杨

"一租就爱上的旅拍神器"、"把相机玩成社交天花板",这些小红书用户对大疆Pocket3的赞美,曾让它成为智能影像市场的现象级产品。然而,临近双11前夕,这款长期缺货的爆款产品突然大幅降价,引发用户集体声讨,也让竞争对手影石看到了市场机会。

这场由价格调整引发的风波,表面是营销策略失误,实则折射出中国智能影像设备厂商在高速发展后面临的深层挑战:当产品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时,如何通过服务体验匹配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期待?

1、价格背刺:从宠粉到失信的信任危机

今年7月,在乌镇一场新能源车技术发布会上,众多车评人手持云台相机拍摄新车,再次印证了"专业装备是创作生产力"的行业共识。作为手持影像设备的标杆产品,大疆Pocket3不仅受到视频博主青睐,更成为普通消费者记录生活的首选工具。

浙江金华的方先生就是典型代表。他持续关注Pocket3价格半年,发现无论电商平台还是直播间,原价标准版始终处于缺货状态,要么需要加价购买,要么被迫搭配高价配件。这种"坚挺"的价格策略,曾是大疆销售促单的重要筹码。

转折点出现在双11前夕。大疆突然对热门产品进行价格调整:Pocket3直降700元至2799元,运动相机Action4售价降至1200多元(约发布价五折),Mini 4 PRO无人机降价近1500元。这一举动让刚完成购买的用户感到被"背刺"——他们在下单前反复确认不会降价,得到客服"肯定不会"的承诺后才付款。


数码圈路边社统计的大疆产品价格走势

社交平台上迅速出现"全是套路""铁粉都喷"等负面评价,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量达1700条。虽然3C数码产品存在"早买早享受"的消费潜规则,但在产品换代节点原价购买的用户,既未获得新品体验,也未享受价格优惠,这种"双重损失"引发强烈不满。

服务差异进一步激化矛盾。通过京东等线上渠道购买的用户较顺利获得差价退还,但8-9月购机的用户因超过补差期限无缘退款;线下实体店用户即使未超七天保价期,也常被以"线上线下促销不同步"为由拒绝。杭州丁先生在湖滨银泰大疆店花3299元购买全景相机,7天后产品降价,店员却以"渠道差异"为由拒绝退差价,这种双重标准让消费者感到被区别对待。

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龚女士的遭遇更具代表性。她15天前购买的产品降价后,客服先以"线下无理由退货,线上仅7天保价"拒绝,舆情发酵后才改口"仅对10月2日(7天内)购买用户保价",最终仅赠送小礼品补偿。而同期线上渠道保价期长达30天,这种服务差异暴露出大疆渠道管理的系统性问题。

2、影石策略:借势营销与用户情绪捕捉

当大疆陷入退差价争议时,竞争对手影石选择主动出击。10月13日凌晨,影石CEO刘靖康在微博发文称,大疆降价可能部分源于影石的市场压力,并主动向10月2日-8日购买大疆产品的用户提供100元无门槛代金券。这一举动被部分人质疑为蹭流量,但结合刘靖康过往的"撒钱"营销——如8月14日公司深圳办公室内抛撒百元纸币活跃研发团队气氛——可以看出其独特的竞争策略。

这种狼性文化助力影石占据全球近七成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份额。与大疆创始人汪滔的理想主义浪漫不同,刘靖康的竞争策略更显务实。汪滔当年创立大疆是为"好好玩一把",这种浪漫主义开辟了无人机赛道,使大疆长期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以上份额。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4年大疆营收突破500亿元,净利润率逼近40%。


温州万象城,影石门店开在大疆对面/豹变

但企业规模扩大后,更需要"务实的浪漫"。双11期间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本可通过促销提升用户好感度、清库存为新品铺路,但大疆因预期管理缺失和服务短板引发舆情。线上线下政策不同步、应对预案不足等问题,暴露出技术驱动型公司在向消费品牌转型中的系统性挑战。

在无人机时代,大疆主要服务专业用户和发烧友,这类群体对价格敏感度低,更看重产品性能。但随着业务向消费级市场扩展,用户群体发生根本性变化——性价比、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成为关键考量因素。相比之下,影石CEO的快速响应和补偿策略,虽然包含营销成分,但至少体现了对用户情绪的敏锐捕捉。

3、多面围攻:技术竞争与用户习惯变迁

价格风波背后,是大疆面临的多维度竞争压力。在无人机赛道,影石即将于2026年初上市的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凭借类鸟的360度视角已入选《时代》杂志2025年度最佳发明,对大疆形成直接挑战。

手持影像设备市场同样竞争激烈。苹果iPhone 17 Pro系列支持ProRes RAW和genlock功能,实现多设备帧同步录制,进化为便携式专业影像系统;vivo、OPPO的手持影像设备项目预计2026年上市,其大屏幕、机内剪辑功能和成熟的影像技术供应链,配合完善的渠道网络,将快速覆盖市场。

用户习惯变迁带来的冲击可能更为致命。浙江罗倩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购买Pocket相机后,因屏幕过小不便监视画面、镜头追踪不够智能等问题,最终在二手平台转卖。这种"祛魅"现象反映出普通用户对专业设备的真实需求——当手机影像功能足够满足日常记录,且使用更便捷时,专业设备的市场空间必然被压缩。

面对竞争,大疆也在孵化新增长点。汪滔曾表示,大疆的技术积累都围绕机器人视觉展开,一旦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无人驾驶、家庭机器人、工业生产都将成为新竞技场。7月底,大疆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单机身售价2999元,比同级别影石Insta360 X5便宜800元,引发价格战;8月推出的扫拖一体机器人ROMO在京东售出1万多台,但用户评价显示其在吸尘、拖地方面仍需改进,存在"边拖边拉脏物""拖布卡住"等问题。

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大疆在全球智能影像设备市场的份额从2023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3.2%。行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手机厂商凭借渠道和服务优势攻城略地,专业影像市场则出现分化——专业用户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用户更倾向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这种"上下夹击"的局面,要求大疆在专业市场与传统相机厂商竞争,在消费市场与手机厂商较量。

智能影像设备的下半场竞争,既需要过硬的产品,也要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对大疆而言,这或许比技术创新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