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酒业版图中,河南作为白酒消费第一大省的地位无可撼动。2023年数据显示,全省白酒市场规模达668.19亿元,连续七年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将突破700亿元大关。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孕育了杜康文化、坐拥50余家本土品牌的中原酒乡,至今仍未诞生一家白酒上市公司。
消费市场与产业现状的错位
河南的酒文化底蕴堪称深厚。从9000年前的贾湖遗址酿酒遗迹,到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传唱,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白酒发展的完整脉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宝丰酒、宋河粮液等品牌跻身"十七大名酒"行列,豫酒板块曾享有"五十朵金花"的美誉。
当前河南白酒市场呈现"消费强、生产弱"的鲜明对比。省内汇聚仰韶、杜康、宝丰等八大"金花"品牌,以及林河大曲、富平春等40余家区域酒企,但2023年营收超50亿的仅有仰韶酒业一家。对比邻省安徽,6000万人口却培育出古井贡酒、迎驾贡酒等四家上市公司,其中古井贡酒营收达仰韶酒业的四倍。
品牌兴衰的典型样本
张弓酒的沉浮极具代表性。作为低度酒鼻祖,该品牌在70年代末首创38度白酒,凭借马季"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的广告语红极一时。但90年代的内部分歧导致停产,虽经多次易主,2023年营收已不足5亿元,与巅峰时期相去甚远。
宝丰酒的轨迹则折射出资本运作的复杂性。2002年被健力宝收购后,品牌发展陷入停滞,直到近年通过怼酒、自由爱系列实现复苏,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达40.2亿元,同比增长61.3%。宋河粮液的遭遇更为坎坷,被辅仁药业收购后因母公司危机被迫停产,目前正在借助豫酒复兴计划重整旗鼓。
仰韶酒业的破局之路
作为豫酒龙头,仰韶酒业2023年营收突破50亿元,其独创的"陶香型"白酒通过"九粮四陶"工艺形成差异化竞争。主力产品彩陶坊系列将仰韶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在省内市场占有率超30%。目前该公司已启动A股IPO计划,若能成功上市,将成为河南白酒第一股。
但挑战依然严峻。行业马太效应加剧,茅五洋泸汾等头部企业占据60%市场份额。仰韶酒业省外营收占比不足15%,过度依赖河南市场的风险亟待化解。2023年省外扩张投入增加导致销售费用率上升至18.7%,高出行业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白酒上市的多重壁垒
监管层面,证监会自2016年起对白酒企业IPO实施严格审查,重点关注业绩持续性、关联交易等问题。2023年珍酒李渡港股上市打破七年空白,但318亿港元市值不足A股同规模企业的三分之一。家族企业属性也是重要阻碍,山西汾酒虽为国企,但多数地方酒企仍存在股权集中问题。
行业特性决定白酒企业融资需求相对较低。高端品牌通过预收款模式获得稳定现金流,区域酒企依靠本地销售回款即可维持运营。西凤酒20年四次冲击上市失败,酒仙网因定价混乱撤回申请等案例,暴露出产品质量、财务规范等深层问题。
豫酒复兴的突破方向
河南省2018年启动"五朵金花"振兴计划,通过税收优惠、品牌宣传等政策扶持本土企业。仰韶酒业正在建设年产3万吨原酒基地,杜康控股投入15亿元打造文旅融合项目。行业专家指出,豫酒需在品质提升、文化赋能、渠道创新三方面同步发力,培育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品牌矩阵。
当前白酒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A股白酒板块平均市盈率28倍,港股仅15倍。这为具备成长潜力的区域酒企提供了战略机遇期。仰韶酒业若能突破省外市场瓶颈,完善治理结构,或将在2026年前实现IPO突破,终结河南无白酒上市公司的历史。
作者 | 梦萧
版权声明:本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