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芳,一位典型的90后潮汕商人,用行动诠释了‘敢闯敢试’的潮商精神。2019年,她从广州转战上海,试图打破‘广东货’不如‘上海货’的市场偏见,却遭遇了创业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初到上海的整整一年,公司颗粒无收,濒临倒闭边缘。
转机出现在她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当一款抗衰仪器成为市场爆款时,吴志芳果断囤货,成功抓住需求窗口期,不仅化解了危机,更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服务’模式,将医疗器械年营业额做到千万级。
然而,内贸市场增长见顶的压力接踵而至。2023年,她将目光投向海外,却在首次外贸尝试中遭遇‘水土不服’:直接复制内贸爆款、忽视海外市场差异,导致产品无人问津;新招团队因不熟悉规则,频繁触碰知识产权红线,店铺被扣分闲置半年。这次失败让她深刻意识到:外贸绝非内贸的简单复制。
AI赋能:6个月打开全球市场
转机出现在2024年。当吴志芳亲自接手外贸‘烂摊子’时,阿里国际站的AI生意助手成为破局关键。她将AI深度嵌入业务流程:
图:生活中的吴志芳
以英国客户为例,对方需求从‘配件’到‘机器’反复变化,团队通过AI辅助接待,历时一个月跟进,最终促成数万美元订单,并发展为持续返单的定制客户。‘如果没有AI,这种客户很可能就错过了。’吴志芳坦言。
从使用者到‘调教者’:AI重构经营思维
AI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重塑了吴志芳的决策模式。她同时布局高客单价院线设备与低客单价家用仪器市场,AI通过全量推广功能智能匹配不同国家、不同需求的人群,自动优化关键词与标题。‘以前需要刻意干预,现在按部就班,剩下的交给AI。’她甚至设置‘优胜劣汰’逻辑,让AI自动筛选低效产品。
短短6个月,吴志芳团队拿下200余海外订单,销售额超200万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她从AI工具的使用者转变为‘调教者’,通过主动优化AI参数,探索客户管理与运营决策的新可能。
图:吴志芳店铺里的脱毛系列产品
行业启示:AI降低外贸门槛
吴志芳的故事并非孤例。在阿里国际站,许多缺乏外语能力与外贸经验的商家,正通过AI实现全球化突破。‘我们周围有很多小学毕业的人,都在做外贸。’她指出,AI技术正在重构传统外贸的竞争壁垒,让中小企业也能高效触达全球市场。
从内贸天花板到AI出海,吴志芳的转型之路印证了技术变革对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影响。当AI成为‘数字员工’,外贸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图:吴志芳团队员工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