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泰罗
近日,一则关于洪九果品的公告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据公告内容,10月3日,洪九果品收到了香港联交所发出的《上市委员会决定函件》,上市委员会已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这一决定,对于曾经市值超过600亿港元的水果巨头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回溯两年前,洪九果品还是水果行业的佼佼者,市值一度突破600亿港元大关。然而,时至今日,公司不仅董事长被带走调查,更面临着被摘牌的严峻形势。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据悉,洪九果品的问题主要出在包括董事长在内的6名核心高管身上。他们涉嫌骗取银行贷款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也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回顾洪九果品的辉煌时期,最高峰时,中国人每吃掉10个榴莲,就有1个来自洪九,可见其市场影响力之大。
然而,辉煌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早在毕马威对洪九果品2023年财报进行核数时,就发现了诸多问题。财报显示,洪九在2023年突然新增了许多供应商,并且向他们支付了高额的预付款。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供应商的社保参保人数竟然为0。面对毕马威的质疑,洪九果品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最终毕马威选择退出。
随后,洪九果品虽然更换了新的核数师,但情况并未得到改善。2023年的财报至今仍未发布,这也导致公司从去年3月开始一直停牌至今。停牌期间,洪九果品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除了供应商问题外,洪九果品的客户也显得疑点重重。根据网易清流工作室的调查,洪九广东分公司注册在一栋公寓楼里,但上班时间却无人办公。更蹊跷的是,它有三家客户竟然与自己注册在同一地址同一楼层。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洪九在云南、广西的分公司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更令人震惊的是,洪九果品竟然用客户应收账款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了5个多亿。然而,拿到贷款后,一些“客户”却离奇失踪了,不是被转让就是被注销。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否是一场有预谋的资本大挪移?一旦违约,这些账款银行又该找谁追偿呢?
那么,洪九果品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呢?这不得不提到公司的创始人邓洪九。2002年,邓洪九创办了洪九果品,主营高端水果。几年后,他看上了进口水果这门生意,并决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以获取更多利润。在上游,他跑到东南亚建工厂,直接从果农那里采购水果并进行加工分拣;在下游,他与国内十几个省份的水果批发市场合作。这种端到端的打通模式,使得洪九果品能够大规模从果农那里低价拿货,并以有吸引力的价格卖到国内批发市场。
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洪九果品被资本看上了,阿里等大佬纷纷向其伸出橄榄枝。2019到2021年,洪九果品的营收从20.8亿元冲到了102.8亿元,并在2022年成功上市。然而,那时的洪九果品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要知道,高端水果这门生意本来就是费力不讨好的。
以榴莲为例,上游种植端会受到雨水、温度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每年产值极不稳定。为了规避风险,果农往往要求现结货款甚至预付款;而下游经销商却需要3周甚至更长的账期。随着规模的扩大,风险也会成倍增加。缺乏有效的风控措施和规模化扩张的盲目性,最终成为了压垮洪九果品的最后一根稻草。
短短两年时间,这个曾经市值600亿港元的商业帝国就走向了覆灭。这不禁让人感叹:对风险预估不足、能力匹配不上野心,就有可能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