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山姆、朴朴等巨头激战前置仓:即时零售的生死博弈

时间:2025-09-26 15:05:57 来源:新零售财经 作者:新零售财经



导语:

2025年夏季,一场由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平台掀起的“外卖三国杀”席卷全国,其热度远超同期的高温天气。这场以数百亿资金为燃料的“0元购”补贴大战,本质是巨头们对即时零售生态入口的生死争夺。单日2.2亿订单的峰值背后,零售到家的潜力正逐步显现,而作为3公里内“30分钟送达”核心支撑的前置仓,其战略价值被推至历史高点。这场由传统经销商转型项目演变为巨头博弈的战场,前置仓究竟是一门长期生意,还是昙花一现的泡沫?

01 即时零售的起源与国内前置仓十年演进

即时零售并非新生事物,其雏形可追溯至1996年美国Webvan的尝试。这家自建配送中心提供生鲜上门服务的企业,曾募资近10亿美元,上市首日估值达79亿美元,却因激进扩张于2001年破产,成为创业史上经典失败案例。其灰烬中,Instacart与亚马逊当日达业务破土而出——前者以“用户下单+拣货员超市采购”的轻资产模式扩张,2023年上市时市值达117亿美元;后者吸收Webvan人才后,于2007年推出Amazon Fresh,2014年拓展Prime Now业务,形成自营前置仓与平台型双模式。

国内即时零售的探索始于2015年O2O热潮,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盒马等企业开启早期尝试。模式分化为两类:平台型(美团闪购、京东到家、饿了么)为第三方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延续Instacart特征;自营型(小象超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则在社区周边建小型仓库,实现30分钟送达。美团2016年入局,2018年推出“美团闪购”,2019年上线“美团买菜”(后更名小象超市)。早期因履约成本高昂,市场对零售到家业务前景存疑,2022年每日优鲜亏损超百亿后濒临破产,2023年退市,盒马前CEO侯毅甚至直言“前置仓是伪命题”。

随着技术迭代与需求演变,前置仓从试验阶段迈向模块化、专业化分工。其高效物流与灵活库存管理成为市场重要分食者,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体验,更逐步演变为连接消费者、商家与供应商的智能平台。2025年,前置仓已超越简单物流节点属性,成为零售生态的关键枢纽。

02 叮咚、朴朴、山姆:前置仓模式的盈利突破

叮咚买菜2024年财报显示,GMV达255.6亿元,同比增长16.3%;收入230.7亿元,同比增长15.5%;Non-GAAP标准下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8倍以上,首次实现全年GAAP盈利。2025年Q2财报进一步显示,GMV达65亿元,同比增长4.5%;营收59.8亿元,同比增长6.7%;Non-GAAP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23.9%;GAAP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59.7%。连续11个季度Non-GAAP盈利与6个季度GAAP盈利,证明其已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朴朴超市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年收入约300亿元,超过叮咚买菜。其前置仓数量仅为叮咚的1/3,采用800-1000平方米大仓模型与1500平方米第四代门店,通过高密度覆盖实现效率提升。

沃尔玛中国2025年Q2财报显示,净销售额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6亿元),同比增长30.1%;可比销售额增长21.5%;电商销售额增幅达39%。数字化销售占比超50%,线上线下融合显著。沃尔玛国际总裁Kathryn McLay特别表扬中国电商业务:“新增33个前置仓与云仓后,总数达455个,可在1小时内送达商品,业务持续走强。”

无论是叮咚买菜的蜂窝状社区布局、朴朴的城市区域覆盖,还是沃尔玛中国的规模化扩张,前置仓均成为盈利与增长的核心引擎,标志着这一模式迎来高光时刻。

03 巨头入局:近场竞争的先机争夺

据国信证券报告,即时零售市场主要源于线下需求与远场电商需求的转移,2024年原生供给闪电仓规模约1000亿元,占便利店市场22%;CCFA数据显示,样本便利店企业即时零售销售占比达28%,超市Top100企业网络销售额占比16.9%;中康CMH数据则显示,药店O2O渠道占比从2023年Q1的3.5%提升至2025年Q1的8.2%。

这场爆发分流了线下实体店客群,但实体零售能否将即时零售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答案是否定的。平台巨头不愿分羹实体商,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有望突破3万亿,复合增速25%,渗透率从6%提升至15.7%,日用、粮油食品、药品渗透率将达30%。同期,远场电商规模增速降至4.1%,部分货架电商平台可能面临GMV下滑。巨头百亿补贴争夺流量入口,旨在以即时零售增量在远、近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04 多、快、好、省:变革中的确定性路径

即时零售当前主要解决应急需求,满足“快”的场景,与实体零售的“多”“好”“省”仍有差距。但随着应急场景覆盖完毕,行业将进入深水区,抢夺实体零售客源与远场电商份额成为关键。

平台策略分化明显:饿了么在2024年即时电商峰会上提出与品牌共建近场官方旗舰店,截至年末已开出超2万家有效门店,包括蒙牛、青岛啤酒、农夫山泉等,计划3年内扩展至10万家;淘宝闪购目标覆盖200家核心连锁品牌,热风、小米等品牌除旗舰店外还上线专区,5月升级后由闪购统一负责即时零售业务,饿了么全力协同;美团拥有1.5万综合闪电仓与2万垂类仓,对深度合作商家提供房租、冷库补贴及流量扶持,旗下歪马送酒、小象超市等覆盖多赛道,满足“好”与“省”需求;京东则发力生鲜与餐饮供应链,七鲜超市加速前置仓布局,6月在京津区域落地18家仓店,首家七鲜美食MALL于哈尔滨开业,依托冷链与即时配送网络支撑“品质外卖+堂食”模式。

05 不对称战争:中小玩家的生存困境

2025年前,前置仓未被巨头重点关注。但随着美团闪购、淘宝闪购、京东秒送入局,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的跟进只是时间问题。若仅面对小象超市、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中小前置仓尚可一搏;但当美团、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全面参战,局部优势难以扭转全局。

即时零售大战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补贴与广告塑造消费习惯,构建半小时生活圈——这一能力仅巨头可实现。生鲜、酒水等核心品类成为破局关键,叮咚买菜入驻淘宝闪购与京东秒送,朴朴超市代买服务上线两大平台,均表明小巨头难以自建生态。

更不对称的是美团牵牛花系统。这一数字化中台SAAS系统支持商家接入多平台,截至2024年末服务超6万家门店,65%前置仓使用该系统。基于庞大商家数据,平台可动态调整商品结构与竞争策略。当中小前置仓面对“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对手,取胜机会几何?

结语:

巨头入局下,中小前置仓的唯一出路是“好”——深耕头部平台未涉足的脏活、累活,获取生存空间。期待叮咚买菜、朴朴超市守住核心竞争力,避免重蹈“快递打车”“Uber中国”的覆辙。零售圈将持续关注行业变化,与同行共探未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