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迈瑞医疗115亿商誉压顶,海外并购加速能否破局?

时间:2025-09-26 13:03:12 来源:猛犸资本局 作者:猛犸资本局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企业,迈瑞医疗(300760.SZ)正面临增长换挡的关键期。自2024年起,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显著放缓,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8.45%,净利润降幅达32.96%,这一变化标志着其高速增长阶段的终结。

业绩承压:从高增长到个位数增速

回顾发展历程,迈瑞医疗在2017-2022年间营收同比增速持续保持20%以上,净利润增速更是连续多年超过20%。然而,2024年成为转折点,当年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跌至个位数。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67.43亿元,净利润50.69亿元,同比降幅分别达到18.45%和32.96%。

行业环境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稳期,存量市场竞争加剧。以江西省医保局公布的生化类检测试剂集采结果为例,154家企业2314个规格产品平均降价70%,罗氏、贝克曼、西门子、迈瑞等企业“离子微量元素|钙(CA)”产品中标价低至0.07元/人份,价格战愈演愈烈。

股东减持行为也反映出市场信心波动。2025年7月,迈瑞医疗联合创始人成明和旗下Ever Union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00万股,套现超10.67亿元。此前,Ever Union已在2020年、2021年、2023年多次减持,持股比例从4.25%降至3.83%。公司股价自2021年461.94元/股的高点下跌46.96%,截至9月25日收盘报245元/股。


图源/图虫创意

海外扩张:国际市场成战略重心

在国内市场承压的背景下,迈瑞医疗将目光投向海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9%,而国内业务同比下滑超30%。公司明确提出未来国际收入占比要超过50%,甚至达到70%,这一目标已部分实现——国际市场营收占比达50%,远高于联影医疗的18.99%。

本地化策略是海外扩张的核心。公司通过自建、收并购、OEM等多种方式加速海外平台建设。早在2005年,迈瑞便在英国设立首家海外分公司,2006年纽交所上市后开启全球并购之旅。2008年收购美国Datascope监护业务,获得欧美市场销售体系,一举成为全球监护仪市场第三大厂商。此后,公司相继收购美国ZONARE公司(高端超声技术)、Ulco(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2021年以5.32亿欧元收购芬兰HyTest(化学发光原材料),2023年以1.15亿欧元收购德国DiaSys 75%股权(IVD供应链)。

商誉风险:115亿悬顶下的扩张隐忧

频繁并购推动迈瑞国际化的同时,也带来商誉激增。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誉达115.0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9.58%,较2021年增长超839%。其中,2021年收购HyTest使商誉从12.25亿元增至42.18亿元,2024年因企业合并商誉增至110.93亿元。

商誉减值风险不容忽视。若被收购企业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对公司净利润造成冲击。迈瑞医疗回应称,自2008年开展全球并购以来,已积累丰富整合经验,通过赋能举措降低风险,保障业务可持续发展。


IVD业务:高端市场突围战

体外诊断(IVD)业务成为迈瑞未来增长的关键。2024年,IVD产品营收占比达37.48%,首次超过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同比下滑11.11%)。2025年上半年,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营收继续下滑31.59%,而IVD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

然而,国内IVD高端市场仍被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占据。以化学发光领域为例,2021年国产化率不足25%。迈瑞目标三年内将国内化学发光、生化、凝血业务市占率从10%提升至20%,为此计划未来三年每年新增至少15项化学发光项目,两年内实现核心项目竞争力对标国际巨头,同时大幅降低试剂成本。

面对政策密集、价格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迈瑞医疗在研发与营销端制定详细计划,试图在IVD高端领域与跨国巨头正面交锋。这场突围战的结果,将决定其能否在115亿商誉压力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撰文丨闫晓寒
编辑丨宋然
版式丨陈溪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