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吉利“太子”机器人公司成立半年即解散,背后真相揭秘

时间:2025-10-17 21:29:30 来源:花朵财经 作者:花朵财经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不怕二代躺平,就怕二代有想法。”

这句玩笑话,没想到在吉利“太子”李星星身上成了现实。近日,“具身智能公司一星机器人原地解散”的消息在圈内迅速传开,令人震惊。

一个月前,这家公司还高调公布了数亿元种子轮融资,以及AI技术大牛加盟的消息,如今却突然解散,让人不禁疑惑:究竟发生了什么?

多家媒体多方证实后,人们才意识到,这家拥有雄厚背景的明星创业公司真的“凉了”。

PART.01 背靠吉利,成立5个月狂揽数亿融资

2025年5月9日,一星机器人在苏州工业园区注册成立,由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之子李星星发起创立,定位“具身智能”赛道。



苏州一星机器人股东信息显示,其与吉利关系匪浅。实控人李星星为吉利集团监事兼澄星股份实控人;董事长潘运滨同样来自吉利体系内部,曾任吉利卫星板块总裁,现任吉利半导体公司CEO;李妮则是李星星的妹妹,是凯心投资执行董事和法人代表。

与此同时,一星拥有复旦大学教授团队、清华大学教授团队,以及国际知名的FastUMI数据采集团队所组成的研发阵容,实力强大。

7月,一星官宣完成数亿元“亲友轮”融资,投资方几乎全部来自吉利生态体系。

8月,一星推出产品——“星轮1号”轮式双臂机器人,并与复旦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智能机器人校企联合实验室”。

9月,一星再次完成数亿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既有BV百度风投、同创伟业等一线投资机构,也有苏州基金(总规模500亿)、中新集团(苏州工业园区国资背景)等地方国资基金,还包括上市公司蓝黛科技,以及成立2年多累计融资24亿元,跻身独角兽行列的“银河通用机器人”。

“资金+产业资源+资本视野+技术落地”,短短4个月,一星便实现了许多初创公司梦寐以求的状态,这在早期创业公司中极为罕见。

虽说这一切跟创始人李星星的特殊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一星“开局大小王带4个2”的天胡开局,任谁也想不到陨落得如此之快。

PART.02 吉利错付了?

彼时,一星还被视为吉利在机器人领域的关键布局,肩负着智能机器人与汽车主业结合的重任。

创立之初,一星就确立了“倒做AI”的发展路线。传统AI研发往往是“先建模型,再找场景”,往往会出现“模型很厉害,落地不实用”的尴尬。一星则从真实任务和生产场景出发,让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反复训练。



这种“让机器人进厂干活,在干活中进步”的理念,在当时显得颇为独特,与吉利的风格倒是挺符合的。

此前几年,吉利就通过收购、合作和战略投资等方式持续扩展机器人产业链版图。比如2022年入股青岛科捷机器人、2024年携手优必选、天奇股份落地智能制造、2025年投资宇树科技,还跟晶能微电子与智平方达成战略合作。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李传海更是明确表示:“吉利有望从一家汽车企业转型为中国乃至全球规模领先的机器人公司。”

目前,一星解散原因尚未可知,有传闻说其后续可能会一分为二处理,原有吉利相关的基础平台和业务回归吉利汽车集团,具身技术团队则可能单独创业。

至于此前多笔融资的具体去向,后续如何处理,有媒体向该公司采访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如果遵循法定的清偿顺序,公司账上资金需付清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税款、债务后,才按股东出资比例分配给股东。

有网友调侃:“一众大佬看在李书福的面子上,给公子哥投资,打水漂就打水漂了,无所谓,卖个人情。”

不管真相是什么,只能说吉利终究是错付了,此次败退可能会打乱吉利的转型计划。

PART.03 车圈二代日渐活跃

在中国的商业流派中,浙商被认为是更注重家族传承的一支。对于李星星这个唯一的儿子,李书福自然是充满期待的。

2003年,李星星刚满18岁。李书福就陆续从二哥李胥兵手里回购吉利控股的股权,并逐步转移到李星星名下。



李星星和李书福

李星星大学阶段前往英国留学,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吉利,最初接触的是吉利的“祖业”摩托车业务。他开局就是高管,担任过吉利集团浙江摩托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协会副会长,还是吉利帝豪品牌4S店在浙江省最大的投资人。

201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星星正式进入吉利的主营汽车业务板块出任集团副总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经过多年的磨练,现年40岁的李星星目前担任吉利集团监事、上市公司澄星股份实控人,实际控制着包括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昂步投资、江苏耀宁新能源在内的数十家公司,其中多数业务围绕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逐步形成覆盖新能源产业链的资本版图。

除了李星星不断深入家族生意,近年来,李书福的女儿李妮也逐渐崭露头角。不仅名下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出任吉利旗下众多投资公司的高管,还逐渐参与到汽车相关板块之中。

当然,在民营车企中,二代儿女接班的不止吉利一个。当60后“创一代”们即将迎来退休时刻,人均已过而立之年的“车圈二代”们,也早已在热身准备登上舞台了。

其中比较耀眼的有赛力斯董事长张正萍,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之子。

2016年,年仅27岁的他借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春风,在美国硅谷成立了一家名为SFMotors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赛力斯董事长张正萍

后续与华为合作推出AITO问界系列,通过“赛力斯-华为智选车”模式实现品牌逆袭,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焦点人物。借助与华为的合作,张正萍拥有了自己在造车领域的第一个实绩,算是汽车圈二代接班人中走得相当顺利的。



魏建军独女魏紫涵

较为知名的,还有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独生女魏紫涵,她拥有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法学双学士学位,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国际经济与商业硕士学位。

魏紫涵先从教育科技公司起步,后逐步进入长城汽车核心业务,期间在战略部门轮岗,参与了长城的新能源转型布局。

魏建军对她相当有信心,特意设立“董事长助理”一职将其带在身边培养,还支持了她的一系列建议与决策。

和他们有类似经历的车圈二代们,还有不少。他们接班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还在热身准备,有的已经成为家族转型发展的中流砥柱。

对于车圈二代来说,创业只是历练的其中一环。当汽车圈的家族企业们集体面临权力交接时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产业新旧交替的节点。他们今后的某个决策,很可能会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影响。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这些二代中也会有一个能够成为新时代的“李书福”、“魏建军”,把中国汽车产业带向新阶段。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