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前所未有的完美风暴正席卷全球白银市场。印度社交媒体大V掀起的散户狂潮、中国假期导致的供应中断,以及伦敦白银库存的告罄,共同引发了自1980年亨特兄弟操纵事件以来最严重的白银市场危机。这场危机不仅揭示了市场长期的结构性失衡,更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
上周五,白银价格一度触及每盎司54美元的历史高点,随后暴跌6.7%,这一极端波动凸显了市场面临的巨大压力。印度最大贵金属精炼厂历史性地耗尽了库存,其交易主管Vipin Raina表示,27年来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市场。摩根大通等大型银行甚至一度停止向印度供应白银,最快要到11月才能交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白银市场长期结构性失衡:危机的根源
这场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白银市场长期结构性失衡的集中体现。据白银协会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白银需求持续超过矿产和回收供应,总计缺口达6.78亿盎司。这一缺口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光伏行业的繁荣,光伏需求在此期间增长超过一倍。而2021年初,伦敦的总库存约为11亿盎司,如今却已面临枯竭。
印度散户FOMO狂潮:社交媒体的力量
在今年印度排灯节前,投资银行家、“印度大V”Sarthak Ahuja在社交平台上宣称白银相对黄金价格低廉,鼓励民众买入。这一消息迅速引爆全网,传统上印度人在排灯节购买黄金的习俗被打破,白银需求暴增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受此影响,白银溢价飙升至每盎司5美元以上,远超正常几美分的差价。孟买黄金市场爆发竞价战,大买家更在意供应而非价格。基金公司被迫暂停白银基金新申购,Kotak、UTI及国家银行运营的基金纷纷跟进。
分析师指出,FOMO(害怕错过)效应在印度市场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散户投资者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纷纷涌入白银市场,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伦敦市场流动性崩溃:纽约库存紧急调动
在印度需求激增的同时,中国工厂因假期关闭,导致全球供应集中流向伦敦。然而,伦敦市场的可自由流通库存已降至不足1.5亿盎司,而每日交易量约2.5亿盎司。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飙升至年化200%,大型银行纷纷退出报价,买卖价差扩大到几乎无法交易的程度。
交易员描述称,借入白银的客户反复询问拆借成本,当银行无法展期时,客户甚至对着电话咆哮。瑞士贵金属精炼商Argor-Heraeus表示:“伦敦市场租赁几乎没有流动性,我们基本停止所有非合同承诺的收购。”
面对伦敦供应危机,交易员不得不转向纽约Comex库存。过去两周,Comex库存减少超过2000万盎司,为25年来最大降幅。交易员将白银运往伦敦以缓解挤兑,但物流复杂,海关延误可能导致展期成本激增。此外,特朗普可能出台的矿产关税也增加了套利风险。
多重因素叠加:危机全面爆发
今年初以来,市场压力不断累积。对白银可能被特朗普互惠关税波及的担忧,促使交易员抢先将超过2亿盎司金属运入纽约仓库,试图规避可能的关税。在关税驱动的库存转移之外,今年前九个月全球ETF吸纳超过1亿盎司白银,这波贵金属投资需求也助推黄金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
这两大趋势共同耗尽了伦敦的储备,使支撑每日约2.5亿盎司交易量的可用金属降至危险低位。TD Securities分析师Daniel Ghali一年多来一直警告伦敦市场正在为挤兑埋下隐患。在挤兑达到顶峰前几天,他曾发布报告称认为终点将至,建议客户做空。虽然他过早地判断了峰值,价格继续飙升,但到上周五,市场再次朝他预测的方向移动,白银价格尾盘暴跌超过5%。
Ghali表示,随着白银开始大量涌入(不仅来自纽约,还有远至中国的供应),可能出现进一步价格压力。他坦言:“物流确实比我们最初假设的更复杂。我们确实没有预料到,在伦敦市场遭遇挤兑的同时,全球范围内会出现如此规模的散户购买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