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当外部扰动成为常态:中美经贸博弈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5-10-20 03:02:56 来源:伍戈经济笔记 作者:伍戈经济笔记


核心观点:

  1. 中美经贸关系虽经历多轮磋商,但近期稀土管制、船舶收费及特朗普关税威胁使双边前景不确定性加剧。金融市场对此反应趋于理性,但外部扰动常态化下,确定性因素何在?
  2. 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对美出口下滑,但整体出口仍保持强劲。稀土管制等措施彰显中国应对外部压力的主动性,市场对特朗普“极限施压”策略已形成预期。
  3. 国内以化债为抓手推动财政扩张,但地方偿债压力上升、楼市趋弱可能拖累土地收入,强化“靠前化债”的紧迫性。
  4. 长期来看,强化国产替代、加快跨境投资是中国“十五五”期间应对外部扰动的核心路径,双边达成中性协议的概率较高。

正文:

中美经贸关系在多轮磋商后仍面临挑战。近期,稀土资源出口管制、船舶运输费用调整,以及特朗普政府再次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等事件,使双边经贸前景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与上半年相比,金融市场对此类冲击的反应更为平稳,但市场定价是否准确?在外部扰动成为常态的背景下,确定性的支撑因素究竟在哪里?

图1. 市场对关税冲击的“钝化”效应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美国股指为标普500指数。

一、外部扰动:升级还是降级?

今年以来,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出现断崖式下降,但整体出口增速仍超预期保持高位。稀土管制等措施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主动权,也向市场传递了应对外部压力的坚定信号。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极限施压后妥协”的策略已被市场广泛认知,其效果较年初关税冲击时明显减弱。这种变化反映了双方博弈模式的演变,也为未来谈判提供了新的背景。

图2. 中美贸易“脱钩”现状分析


来源:WIND,笔者测算

二、国内应对:治标还是治本?

在国内政策层面,化债成为推动广义财政支出扩张的重要抓手。然而,近期地方偿债压力有所抬头,城投企业应收款和票据违约余额出现反弹。“金九银十”传统楼市旺季表现疲弱,可能进一步拖累地方土地出让收入。这些因素叠加,使得“靠前使用化债额度”的迫切性更加突出。财政政策的短期效果与长期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成为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图3. 化债政策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来源:WIND,笔者测算

三、未来展望:中性协议与长期路径

展望未来,特朗普政府受中期选举等国内因素制约,其对外政策空间可能受到限制。与此同时,中美谈判筹码较4月份更为均衡,双方在反复博弈后达成中性协议的概率较大。从长期来看,中国对内将强化重要品类的国产替代,推动集成电路、半导体等领域的自主可控;对外则加快跨境投资布局,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这些策略将成为中国“十五五”期间应对外部扰动常态化的关键路径。

图4. 外部扰动常态化下的应对策略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国产化用集成电路、半导体等国产替代率和乘用车自主品牌占有率指数化后加权。

风险提示: 预期非线性变化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作者】

伍戈:博士,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获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远见杯经济预测冠军。

高童、俞涛、徐谨智:长江证券研究员。

【近期研究】

  • 2025年10月8日:中美经贸关系新动态
  • 2025年9月28日:财政政策与地方债务管理
  • 2025年9月17日: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
  • 2025年8月27日:跨境投资与产业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