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江南的春日画卷在几代人心中徐徐展开。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宁波奉化的万亩桃林便成为无数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奉化春色:一场穿越千年的桃花雨
阳春三月,奉化的溪流裹挟着春雨,唤醒漫山遍野的桃花。古人王伦曾以“溪上栽桃满洞花,洞门石壁掩丹霞”描绘此景,而今,延绵数公里的桃林在暖阳下竞相绽放,万亩桃花如云似霞,清风拂过时,花瓣纷飞如雨,演绎着江南最浪漫的春日仪式。2025年奉化马拉松暨海峡两岸乐跑嘉年华在此开跑,1.5万名跑者穿梭于粉红花海,用脚步丈量“中国水蜜桃之乡”的独特魅力。


“花事”不仅美了乡村,更富了村民。林家村“天下第一桃园”单季吸引游客近40万人次,山脚下的“桃花集市”人气火爆。江阿婆的私房桃胶饮摊位前,年轻游客排起长队。“周末每天约2000元收入,家门口就能赶集赚钱!”摊主江杏飞的笑声里满是幸福。

为延长“赏花经济”生命周期,奉化以“桃文化”为核心,打造书画采风、桃源赶集、桃花马拉松等系列活动,形成从赏花到卖桃、再到“卖文化”的完整产业链。三月油菜花、四月樱花、五月杜鹃花接续盛放,四季花海持续激活文旅市场。

全球生态典范:滕头村的绿色革命
奉化的生态画卷远不止于花海。荣获“全球生态500佳”的滕头村,用三十年坚守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世纪90年代,村里成立环保委员会,否决数十个高污染项目,转而投入“蓝天、碧水、绿地”建设,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7%,甚至建起全国首个村级空气质量监测站。

2025年8月,滕头村未来社区屋顶光伏项目正式投用——这座宁波农村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工程,装机容量近2000kW,年发电量约193万度,实现全域清洁能源覆盖。项目不仅满足全村用电,还为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村民每月获赠100度电费补贴,绿色能源成为惠及每家每户的“阳光存折”。

舌尖上的奉化:山海滋味的匠心传承
依山傍海的地理优势,赋予奉化丰富的美食图谱。从生猛海鲜到牛肉干面、千层饼、水晶油包,每一口都是山海与人文的交融。高铁2小时直达上海、1小时15分钟抵达杭州的便利交通,让奉化的“家之味”飘向远方。


“奉化三宝”——芋艿头、千层饼与水蜜桃,是自然馈赠与匠人智慧的结晶。蒸熟的芋艿头粉糯香甜,蘸虾籽酱或白糖是地道吃法,亦可做成猪油渣芋艿羹或芋艿头扣肉;溪口千层饼以二十七层薄酥面皮叠出酥脆咸香,苔菜与芝麻的香气在齿间萦绕;而奉化水蜜桃,则以“吸桃”的极致体验征服食客——用吸管轻刺薄如蝉翼的果皮,甘甜汁液如蜜桃奶昔般滑入喉间。

中国水蜜桃之乡:从田间到世界的甜蜜革命
奉化拥有两千多年种桃历史,如今正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国内首条先进分拣系统对水蜜桃的重量、甜度、桃核是否空心进行精准识别,推动产品从“论斤卖”迈向“论个卖”。一盒四颗装的水蜜桃远销迪拜,单颗售价约40元人民币。全区3.5万亩种植面积、6万吨年产量,带动全产业链经济规模突破10亿元,水蜜桃成为农民的“钱袋子”。

线上电商平台的崛起,让奉化水蜜桃的足迹延伸至海外,持续10年香飘国际市场。而“桃花马拉松”“蜜桃音乐节”等文化IP的打造,更让“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奉化”的城市名片熠熠生辉。

千年非遗:指尖流淌的活态文化
奉化的非遗是“活着的历史”。有着800年历史的奉化布龙,九节龙身在舞者手中翻飞如云,曾登上亚运舞台;红帮裁缝以“四个功”“九个势”的技艺,缝制出中国第一套中山装,写下中国西服理论的开篇;老街巷中,匠人扎制的风筝与陶器,在泥土与火焰的对话中,传递着奉化的烟火温度。


雪窦山:禅意与自然的双重修行
五代僧人契此(布袋和尚)在雪窦山修行,以“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形象,将佛理化为生活智慧,使雪窦山成为弥勒根本道场。如今,“布袋和尚传说”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高达186米的千丈岩瀑布与幽深的三隐潭,则让这座山成为身心修行的天然道场。


AI眼中的奉化:科技与人文的诗意碰撞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奉化
在这里,春天邂逅一场桃花雨,夏天品味仙桃蜜,雪窦山的风拂去尘嚣,非遗的匠心唤醒浪漫,舌尖的味道安放乡愁。那些我们追寻的美好与归宿,早已藏在这座城的山水与烟火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待与您温柔相遇。
作者:周薇
视觉:许昭琳
编辑:代硕
审校:魏园
责编:宋方灿